珠江潮涌迎客來:法國媒體團探訪大灣區新動能
【環球網報道 記者 龔嬡琳】從穿江而過的智慧隧道,到文化交融的商業地標,法國媒體團走進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多項重大工程,一路探訪、一路聆聽。他們親眼見證的,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驚人“速度”,更是發展中蘊含的人文“溫度”。
9月21日,“走讀中國”法國媒體團一行來到廣州,先後走訪了廣州在建沉管隧道項目與廣州之窗商務港,沿珠江岸線深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通過實地走訪,切身感受這片熱土在交通基建、產城融合與國際合作中迸發的新動能。
“走讀中國”法國媒體團與中交四航局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在沉管項目介紹會上,中交四航局通過一係列重大項目,生動闡釋了其“融灣進城”的戰略。從港珠澳大橋到深中通道,四航局均扮演了關鍵角色。事實上,自1979年深圳蛇口填海建港的“開山第一炮”響起,中交四航局便一直站在時代前沿。法國媒體團團長讓·路易·巴朗德羅(Jean-Louis Balandraud)感慨道:“乘坐高鐵來時,我就對沿途的混凝土基礎設施感到非常震撼。法國也有類似的基建企業,但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敬佩。”
隨後,媒體團一行參觀了沉管隧道科普館,係統了解沉管隧道技術。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廣州珠江隧道、洲頭咀隧道、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等重大項目,以其優異的水密性和對航運影響小的特點廣受好評。媒體團還乘車親身體驗了中國首條全斷面澆築內河沉管隧道——廣州車陂南隧道,中國內地第一條城市過江沉管隧道——珠江隧道,以及曾為港珠澳大橋施工提供試驗基礎的洲頭咀隧道,深入感受互聯互通為廣州高質量發展注入的強勁動力。
法國媒體團走訪沉管隧道科普館
下午,法國媒體團抵達廣州之窗商務港。中交四航局董事曾瑞雄介紹,該建築群分為A、B、C三區,以獨特的“100”造型聞名:“1”象徵廣州在國際交流中創造無數第一,“100”寓意改革開放的滿分答卷,“窗”形設計則傳遞出開放、多元、交融的精神,也恰如今天中法友人在此相聚的美好時刻。他祝願中法友誼之橋跨越山海、貫通國界,迎接更加燦爛的明天。
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奧雷利安·塔謝(Aur岢lien Tach岢)對中法之間的合作項目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曾董事對此介紹道,四航局先後參與建設了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喀麥隆克里比深水港一、二期、尼日利亞萊基港,以及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等多個大型中外合作項目,在國際上贏得了優異口碑與信任,以實際行動書寫中法友誼新篇章。塔謝表示,第一次來到中國,中國的基礎建設已經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希望未來能借助自己的工作推動中文在法國的傳播,促進對中國文明與發展的了解,助力和平事業。他特別期待中法在人工智能、生態能源等領域深化合作,也歡迎中國在法國乃至法語地區開展更多項目,進一步鞏固雙方友誼。
法國媒體團與中交四航局工作人員舉行座談交流
夕陽西下,媒體團站在廣州之窗遠眺珠江,橋梁與隧道如紐帶般串聯起兩岸繁華。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動能”,不僅是技術與速度的突破,更是以開放姿態推動區域協同、文明互鑒的生動實踐。這一刻,珠江畔的探索與思考,正悄然為中法合作與世界城市發展,映照出一條新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