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豐”光美 “訂單農業”托起農戶“穩穩的幸福”
央視網消息:這兩天,黑龍江綏濱迎來了秋收開鐮的重要時刻,廣袤田野上,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隨著當地訂單農業的提前落地,讓農戶們在收獲季多了一份“穩穩的幸福”。
在綏濱縣新富鄉的稻田里,多臺現代化收割機正在緊張作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排稻稈被快速卷入收割機,經過脫粒、篩選等工序,飽滿的稻谷源源不斷地從出糧口傾瀉而出,裝入一旁等候的運輸車輛中。
當地訂單農業的推行,讓農戶從傳統農業的“盲目生產”邁向“精準種植”。在今年春耕前農戶便與糧食收購企業、加工廠商簽訂訂單合同,明確水稻品種、種植標準、收購價格等關鍵信息。此外,加急收割則能盡早完成訂單糧食的驗收、運輸與交售,讓農戶快速回籠資金,也為後續玉米、大豆等作物收割留出充足時間。
據了解,今年新富鄉水稻實行早插秧早收割政策,種植面積達到16000畝,預計總產量將達到10670噸,每畝增產可達133斤。
四川成都:高粱成熟紅遍天府 農旅融合促發展
秋意正濃,蓉城大地迎來了一年中最絢爛的季節。在四川成都2000余畝高粱陸續成熟,火紅的高粱穗匯成了紅色海洋。秋風拂過,穗浪翻滾,猶如在大地上鋪展的巨幅紅色綢緞。不遠處,層層疊疊的田壟上梯田高粱也已成熟。這些高粱不僅美了的風景,更帶動了經濟發展。當地通過農旅融合等發展等模式,讓火紅的高粱穗變成了鄉村振興的“金穗穗”。
天津:又到一年收獲時 紅瑤甘薯喜成熟
眼下,天津市寧河區種植的2.2萬畝紅瑤甘薯成熟,農田內一派忙碌景象。
在寧河區岳龍鎮的一片集中連片農田里,機械在前、人工在後,人機組成的“編隊”穩步推進,正是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而這里收獲的正是當地的主力農產品——紅瑤甘薯。
近年來,當地通過大力發展甘薯產業,建設甘薯種植中心、種苗繁育中心和存儲中心,在拓寬成品薯銷路的同時,一批以甘薯為原材料的深加工產品和大家見面,多樣化帶動鄉村居民增產增收。如今,寧河區的紅瑤甘薯產量已經佔到全國總量的一半左右,年產值達上億元。
河北宣化:城牆映古藤 牛奶葡萄迎豐收
金秋九月,河北張家口宣化的漏鬥形古葡萄園迎來成熟季,一串串“牛奶葡萄”從藤架間垂落,甜香滿溢古城。
走進宣化古城深處的觀後村,幾乎家家戶戶的院落里立著獨特的“大家夥”,碗口粗的葡萄藤順著木架攀爬,搭成上寬下窄的漏鬥形,翠綠的葉子間挂滿了碧綠色的果實——這就是宣化特有的“牛奶葡萄”,也是全國唯一以“城市景觀”存在的古葡萄種群。
宣化葡萄能有如今的絕佳品質,背後藏著跨越千年的種植密碼。1993年,宣化遼代張文藻墓被發掘,墓中出土的壁畫清晰描繪了古人生活的場景,同時,墓中供桌上擺放著整串的幹癟葡萄。
除種植歷史久遠之外,宣化地處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更替明顯,陽光充足,晝夜溫差顯著。此外,因為城牆較高,使得該區域形成了自己的小氣候,再加上獨特的漏鬥形藤架能集中養分、通風透光,正是有了這些有利元素,才使得這些古藤到如今仍能持續結出高品質的果實。
近年來,當地不斷挖掘千年葡萄種植歷史文化,打造精品葡萄小鎮,引導農民以“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農業觀光遊,逐步形成融觀光採摘、農事體驗、葡萄文化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有效帶動800余種植戶增收致富。
湖北宜昌:從礦區到果鄉 千畝獼猴桃挂滿枝頭
在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的白雲村,1100畝獼猴桃迎來豐收,種植基地里藤蔓鬱鬱蔥蔥,圓潤飽滿的獼猴桃挂滿枝頭。而就在七年前,這里還是依靠煤礦為生的“資源村”。
近年來,當地通過產業調整,不斷嘗試新發展模式,最終確定獼猴桃種植產業。當地通過土地流轉、舉辦採摘節、村幹部直播帶貨等方式帶動村民增收。如今再從高空俯瞰,白雲村山巒疊翠、溪水潺潺,一片片獼猴桃園點綴其間,充滿生機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