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新疆建設發展的故事
【學習進行時】202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係這片祖國西北的廣袤疆域,始終牽挂新疆各族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新疆考察,出席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疆穩定發展定向領航。新華社《學習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新疆建設發展的故事。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現場,來自和田地區的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代表拿出一張特殊的“全家福”照片給習近平總書記看。
照片中,庫爾班大叔的後人和鄉親們幸福地簇擁在一起。
“真是人丁興旺啊。”習近平總書記一邊端詳照片一邊說,我上小學時就從課文里讀到庫爾班大叔要騎著毛驢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
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曾給庫爾班大叔的後人回信,為他們送去美好的祝福。
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咱們新疆好地方,民族團結一家親。”“希望你們全家繼續像庫爾班大叔那樣,同鄉親們一道,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創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石榴籽”的比喻,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新疆考察期間聽一位維吾爾族鄉親說的。這句源自生活的質樸感言,觸動了總書記的心弦。
那一年考察,從喀什到烏魯木齊,從同村民交流到同自治區領導座談,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疆考察。這是1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考察時,向各族群眾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說,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新疆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員。“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踔厲奮發,這樣努力下去一定會更好。”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2022年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漢代的“司禾府印”,見證西域屯田戍邊的開拓;唐代的“過所文書”,印證西域同中原的往來;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碑,斑駁的文字鐫刻了不容置疑的事實。總書記一件件、一幅幅端詳思索。
博物館內,民族史詩《瑪納斯》說唱展示,樂曲聲起,雄渾激昂。代代相傳的《瑪納斯》,是同《格薩(斯)爾》《江格爾》齊名的我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之一,是禮讚英雄的經典之作。
演員在位于新疆阿圖什市的瑪納斯史詩大劇院為遊客演繹《瑪納斯》(2025年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宏岩 攝
展廳內,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我們要好好研究新疆歷史,真正認識到新疆歷史是中華民族交往中形成的歷史,從而也更有力地證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
中華文明璀璨浩瀚,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在2020年9月召開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潤疆”,“就是要從根本上切實解決政治認同、人心向背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幹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核心地帶 樞紐地帶
新疆,地處古絲綢之路的核心地帶。
2014年4月,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半年之後,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考察。總書記強調,新疆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把自身的區域性對外開放戰略融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去。
“如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起來,新疆將可能成為繁華的中心。不要說別的,烏魯木齊現在是方圓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到那時,將是一個怎樣的景象?”總書記的描述,深深鼓舞著新疆各族幹部群眾。
在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即將駛離(2024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8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赴新疆考察,來到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
大屏幕上,霍爾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的作業區實時畫面同步傳來。寬準軌有序轉換,或立足新疆走進來,或借助新疆走出去,詮釋著新疆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和機遇。聽陸港區負責同志介紹到產自新疆的番茄醬貿易,總書記饒有興致。
曾經,新疆是“路到頭、人到頭、水到頭、電到頭、田到頭”的邊境之地,是“駱駝電報,驢馬郵政”的荒蕪之所。如今,“鋼鐵駝隊”中歐班列,沿著昔日張騫鑿空之路,過荒漠、闖戈壁,將西北邊陲變成開放前沿。
2022年,經新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口岸過境的中歐班列,已佔全國開行總量的一半以上。2025年7月,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通行班列線路達124條,通達德國、波蘭等21個國家;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通行班列線路達89條,通達境外18個國家、46個城市和地區。
2022年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是內陸的一個省份,現在有了‘一帶一路’就不同了。這里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成為一個核心地帶,成為一個樞紐地帶。”
讓鄉親們過上舒心幸福的生活
“達西鹼地白花花,莊稼歉收日子苦。大人餓著肚子唱歌,巴郎子露著光屁股。苦日子啥時到盡頭,盼望甜蜜的日子來。”
這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老一輩人流傳的一首打油詩,也是昔日達西村的真實寫照。而今,達西村早已發生巨變,成為“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
對這個新疆村莊,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惦念。
2009年6月,習近平曾深入達西村考察基層黨建工作。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講到了達西村的村訓——“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當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達西村黨支部書記沙吾爾·芒力克和全體村民回信時說:“日子越過越好,我為你們高興。”
在新疆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一處高標準農田,種植戶用無人機噴灑脫葉劑(2022年9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汪志鵬 攝)
在信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達西村的發展變化說明,有黨的好政策,有各族群眾齊心奮鬥,就一定能讓鄉親們過上舒心幸福的生活。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去到喀什地區的疏附縣阿亞格曼幹村,在院子里,同鄉村幹部和村民圍坐一起拉家常。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去到烏魯木齊天山區固原巷社區,在居民家里,問醫療、談教育,說收入、話變遷……
“我來看你們,就是要驗證黨的惠民政策有沒有深入人心、是否發揮了作用。”
“發展要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
“凡是符合人民群眾願望的事,就是我們黨奮鬥的目標。我祝願你們在黨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溫暖著新疆各族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