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這是總書記心中“很有意義”的一個事業
做好新疆工作事關大局,是全黨全國的大事。
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親切接見新疆各族各界代表,其中有這樣一個群體:援疆幹部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深刻指出,“全黨都要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這些年,對口援疆工作投入資金之巨、參與人員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取得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援疆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背後彰顯的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實踐,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對口援疆,站位的是戰略全局。
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總目標,關係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全局高度對新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對口援疆,正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戰略之舉。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新疆考察時便指出,“全黨都要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來認識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共同努力,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幹在一起。對口援疆工作中,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和相關省市在幹部人才、產業項目、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等各方面實施全方位對口支援,推動新疆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一組數字,令人震撼: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安排援疆資金超2000億元,協調落地經濟合作項目投資金額3萬億元,引進1.5萬余家企業……
對口援疆,帶來的是發展巨變。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各援疆省市要加強同新疆協調配合,長期堅持對口援疆,提升對口援疆綜合效益”。
這些年,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極大改變了天山南北的發展面貌。對口援疆創造的機遇、帶來的變化、激發的信心,為新疆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十四五”期間,援疆項目資金89.2%投向民生領域,91.3%投向基層,推動新疆各族群眾民生福祉不斷提升。
近年來,鄉村牧區各族群眾住上安居房,孩子們就近上學,老人們可以享受援疆專家遠程醫療服務……這些成為各族居民的“標配”,很多都是來源于援疆支持。
天山南北、塔河兩岸,昆侖山下、沙漠邊緣,處處可以看到援疆項目的印記。
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批批民生項目,極大改善了新疆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援疆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對口援疆,彰顯的是制度優勢。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山川一脈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新時代,新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也是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無私支援的結果。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會見援疆幹部代表。望著為這片熱土奉獻心血的援疆幹部,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回憶在地方工作時,“福建對口昌吉,浙江對口和田”:“這個事業很有意義,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協作精神,舉全國之力,解決一些重大任務。”
一方有需,八方來援。對口援疆取得歷史性成就的背後,彰顯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是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生動體現。
傾力、傾情、無私、長期堅持的對口援疆,也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內在感情。
在對口援疆工作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社會基礎不斷夯實,援受雙方同心同力、融為一體,結成了數不清的“親戚”,上演了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空前提高,不斷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策劃:杜尚澤、賀勇
撰文:李昌禹、蔣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