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社論】以青春之我,赴山海之約

2025-09-28 23:02: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9月28日,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下,由上海交通大學、嗶哩嗶哩、澎湃新聞聯合主辦,米哈遊支持的“青春華章·共赴山海向未來”主題展演活動將在上海交通大學隆重啟幕。

  這是一場青春的盛會,更是一堂鮮活生動的“大思政課”。活動通過虛擬與現實交織的敘事、歷史與未來對話的視角,展現了新時代青年“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愛國,從來不只是激蕩于胸的情感,更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時代在變,青春的身影卻始終活躍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在雲南洱海,上海交大師生三代人接力傳承,讓洱海變清變美的故事讓人動容。在孔海南教授的感召下,一批批學子接過前輩的接力棒,以青春之我投身治水事業,把論文“寫”進清澈的湖水里。就在近期,由上海交大牽頭編制的《洱海指數評價技術指南》正式發布。

  在馬里亞納海溝的萬米深淵下,80後青年科學家趙維殳與“溟淵計劃”科研團隊,首次對深淵生態係統進行係統研究,標志著中國深海生命科學研究邁入國際前沿。今年3月7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專輯的形式,重磅發布了這些“發自深海”的成果。

  “模速空間”和上海創智學院的AI企業與青年,正在不斷突破技術和算法的天花板,向著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設勇毅邁進;平均年齡僅26歲的上海交大“哪吒”團隊,歷經數年攻關,研發出能“上天入海,飛潛合一”的海空兩棲無人航行器,斬獲國創賽冠軍……

  青春之底色,因將個人之“小我”融入祖國之“大我”而熠熠生輝;青春之品格,源于當仁不讓的使命擔當與腳踏實地的探索精神;青春之信仰,更在于追尋過去、在歷史碎片中守護真相。

  以80後學者陳亦楠為首的團隊,通過拍攝《東京審判》《亞太戰爭審判》《正義的審判》等紀錄片,以青春之力扛起守護歷史真相的重任——包括發掘中國漁民舍身營救“里斯本丸”號落水英國戰俘等震撼人心的史實,向世界講述中國維護和平正義的故事。

  當代青年既繼承了先輩們博大深沉的愛國情懷,自覺將個人成長、青春價值融入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事業中去,也傳承了前人勇于攀登、攻堅克難的創新與實幹精神。錨定一個目標、沉下心去,日復一日地“苦幹、實幹、巧幹”,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青春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抵達輝煌的彼岸。

  今天,時代的接力棒已傳遞到新時代青年手中,如何不負時代之召喚、不負青春之激情?唯有用行動作答:在科研攻堅中突破瓶頸,在鄉村振興中扎根土地,在文化傳承中激活經典,在生態保護中守護綠水青山。

  每一點微光匯成星河,每一場奔赴成就遠方。今天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他們既是新時代的受益者,也是建設者;既是夢想家,也是實幹家。

  山海可赴,未來可期。當代青年生逢盛世,就應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蓬勃的朝氣,以理想為帆、以奮鬥為槳,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書寫青春華章。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