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山河如畫 奮進如歌——各地群眾慶祝新中國76周年華誕

2025-10-02 10:05: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金秋十月,山河披錦,萬里同歌。

  七十六載篳路藍縷、充滿艱辛,也一路豪情滿懷、凱歌高奏。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歷史的長卷鐫刻中華民族彪炳史冊的輝煌成就,銘記生生不息的奮鬥足跡。

  今天,迎著清晨第一縷晨曦,新中國迎來了第七十六個生日。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到江南,創新創造的浪潮奔涌,踔厲奮發的故事日新。那一抹抹鮮艷的“中國紅”,成為金秋時節最溫暖的底色,凝聚起億萬人民對偉大祖國最深沉的祝福。

  同慶,一抹“中國紅”萬千愛國心

  國旗升起的方向,是十四億多中國人共同凝望的信仰。

  淩晨4時,天安門廣場上人海匯聚。12萬多雙眼睛凝視著同一個方向,等待著五星紅旗與朝陽一同升起的莊嚴時刻。

  2025年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再次到天安門,心情比之前更激動。”27歲的陶卜凡作為閱兵民兵方陣中的一員,不久前剛在這里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腦海里涌現閱兵現場老兵眼中的淚光、新型裝備的轟鳴,讓我更懂得這面紅旗的分量。”

  國歌奏響,紅旗漫卷。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迎風招展。“那一刻,只剩下心跳和國歌在共鳴。”來自河北的大學生王梓涵說,選擇國慶到北京看升旗,“比想象中更震撼,更能感受到國家的脈搏”。

  2025年10月1日,西藏那曲市消防救援支隊在向國旗敬禮。新華社發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區,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指戰員們簇擁今年獲贈的、曾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指戰員們雙手托舉旗角,深情展開鮮紅的旗幟。“守護好雪域高原,就是我們獻給祖國最好的禮物!”政治工作科科長陳林帶領指戰員們在國旗下敬禮,將對祖國的祝福融入莊重的儀式中。

  這天,全國各地同唱一首歌,澎湃同樣的深情。

  在天津港的主航道旁,“津港輪36”的駕駛員張乃悅在船頭緩緩升起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晨曦為海面鍍金,紅旗在海風中獵獵作響。

  “國旗每天升起,但今天感覺特別不同。”張乃悅的拖輪剛剛協助“阿姆斯特丹輪”完成離港,光伏板、鋰電池將通過這艘巨輪運往歐洲漢堡港,用于當地新能源設施建設。“上合峰會後,航線更密了,貨量更大了,我們用這樣的忙碌為祖國慶生。”

  節日的中國,每一抹紅色都是對祖國的禮讚。

  天山腳下,新疆沙灣市的“大盤雞一條街”香氣四溢,沿街店鋪門前紅旗招展,成為最亮眼的風景線。

  “客人比平時多了三成,不少是專程來體驗新疆風情的遊客。”店鋪老板馬榮在灶臺前忙得不可開交,臉上滿是笑容,“日子越過越紅火,這是國家日益強盛的體現,就是我們老百姓對祖國最樸實的祝福。”

  在全國多地,一座座跨江大橋披上“紅妝”,串聯成江上的紅色長廊。市民涂瓊站在武漢長江大橋上,望著國旗感慨:“這紅色不僅裝點了城市,更點燃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

  和美,幸福燈火映山河

  家國同慶,幸福是最生動的注腳。

  上午9時,四川成都錦江區合江亭婚姻登記處,曹婉珍和黃傑成為今天這里第一對領證的新人。“選在國慶結婚,讓國與家同‘喜’。”新郎黃傑手握結婚證,眼中洋溢著幸福,“‘小家’之合映照‘大家’之圓”。

  這種對家國幸福的追求,跨越山海,凝聚著各族兒女的共同心願。

  在新疆塔城哈爾墩社區,哈力旦?依拉洪家的廚房飄出誘人香氣。這個由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正在準備節日盛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早就是一家人了。”哈力旦邊說邊將烤瑢分裝到不同的食盒里,“等會兒,我們要唱歌跳舞慶祝。”

  在福建廈門,市民張阿姨伴著《歌唱祖國》翩翩起舞,笑容格外燦爛:“我們排練了很久,就為今天這場演出。為新中國慶生,開心!”

  2025年10月1日,車輛行駛在挂滿國旗的重慶黃花園嘉陵江大橋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今日之中國,在傳統與現代的和諧交融中,綻放時代新韻——

  重慶涪陵武陵山大裂谷內,遊客戴著VR眼鏡“穿越”到億萬年前的地質年代;816工程遺址的“AI紅色記憶”展區,老人帶著孩子通過互動屏幕了解三線建設的歷史。

  “以前只聽父輩講過三線建設,今天通過技術重現,讓歷史‘活’起來,更懂得了創業的艱辛。”帶著孩子前來參觀的市民劉先生說,“國盛家興,我們要把國家建設得更好!”

  燈火尋常處,洋溢著家國幸福。

  2025年10月1日,北京國家網球中心鑽石球場舉行2025中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這是觀眾在賽後等待選手簽名。新華社記者 杜昕怡 攝

  國慶的北京,金風送爽,中國網球公開賽與“雙節”相遇,國家網球中心鑽石球場內座無虛席,場外的多個觀賽點同樣人頭攢動,共同構成了假日期間一道充滿活力與熱情的都市風景線。

  中國礦業大學在讀博士生張慧穎已是第三次來到中網現場。“我明顯感受到觀眾逐年增多,大家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學生陳如萍凝視著烈士遺物,聽聞他們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壯烈事跡,不禁感慨:“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當銘記歷史、珍惜和平,立志做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國人,以必勝信心,為中華民族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奮進,砥礪前行譜新篇

  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是中央紅軍長徵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0月1日,國道351線夾金山隧道正式試運行。

  不到7時,桓學勤和隊員們已抵達隧道口,做最後的檢查。“這條隧道讓翻山時間從1小時縮短到10分鐘,解決了11萬群眾冬季出行難的問題。”桓學勤說,“這是我們公路人獻給祖國的生日禮物。”

  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憧憬和挑戰,激發億萬中國人民只爭朝夕、永不懈怠的奮鬥精神。

  這是2025年10月1日在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建設現場拍攝的成功落位安裝的杜瓦底座(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日上午,位于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建設現場傳來好消息:該裝置主機首個關鍵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裝,標志著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步入新階段。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雄一說,該裝置建設的穩步推進,對于我國率先開展前沿聚變科學研究、驗證未來聚變堆關鍵技術、持續引領國際聚變能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2025年10月1日,重慶送變電公司施工人員在哈密至重慶特高壓直流受端500千伏配套工程(二期)作業現場工作。新華社發(周亞 攝)

  在“疆電入渝”特高壓工程現場,配套工程涉及多條線路的新建及改造。重慶送變電公司項目經理汪華榮和同事們剛順利完成嘉陵江跨越段導地線架設,“國慶期間,我們要確保這條能源大動脈建設順利推進。”工人們說。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廣東雲浮鬱南縣地心泵站施工現場,塔吊林立,車輛穿梭。作為環北廣東工程的“心臟”,這里將把西江水加壓輸送到粵西四市。“十一期間,整個標段600多人全部在崗,運用新技術進行基坑加強支護施工、智能鋼筋加工廠建設施工、地下連續牆施工等工作。”粵西供水西高管理部常務副總經理龍海波說。

  在位于天津的中建鋼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剛剛榮獲“大國工匠”稱號的李朋朋,正在為中建在海外打造的自主研發的鋼結構智能化生產線培養首批技能骨幹。“這是‘一帶一路’建設急需的技能,我們要把中國工匠的智慧帶到世界舞臺。”

  紅旗漫卷,山河日新。

  在這歷史與未來交匯的時刻,每一聲祝福都融入“祖國萬里好”的壯麗成就,每一份期盼都化為砥礪前行的堅實行動。今日之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在新時代的徵程上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更加絢麗的篇章。

  文字記者:田金文、宋瑞、高縌

  視頻記者:李子怡、馮媛媛、王普、鮑赫、劉續、萬象、郭緒雷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謝良、馬晶、邱星翔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