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音樂+文旅”引熱潮!“一張票根”撬動縣域假日消費新活力

2025-10-03 13:58: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記者郭佳麗)“沒想到在家門口能看到這麼棒的演出,過節氛圍太足了!”10月2日,河北邯鄲“美麗中國踏歌行·禮樂成安音樂節”的現場,觀眾李月興奮地對記者說。當日,不少觀眾從北京、河南、山西等全國多地趕來,素有“禮樂之鄉”美譽的成安縣,迎來客流高峰。

  如今,音樂節這類大型文體活動已不再是大城市的“專屬盛宴”,越來越多縣域小城成為舉辦地。更值得關注的是,一張音樂節門票不僅能帶來視聽享受,還能解鎖周邊景區半價、酒店折扣等消費優惠——票根串聯起餐飲、購物、旅遊等多元場景,成為國慶假期全國縣域文旅消費熱潮的生動縮影。

  

  “美麗中國踏歌行·禮樂成安音樂節”現場(央廣網記者 沈傑輝 攝)

  樂迷與小城“雙向奔赴”

  “以前追音樂節,周圍的生活感和煙火氣沒這麼足。這次夜排時吃喝都很方便,工作人員還會主動過來關心問候,秩序維護得特別好。”今年大三的李晴是資深樂迷,她提前一天從北京來到成安。

  漫步音樂節周邊市集,平價地道的本地小吃讓她印象深刻:“價格公道,味道也正宗。到了之後,我還去附近村子轉了轉,慢下來的節奏特別舒服,像一場意外的鄉村遊。”

  與李晴同行的河南鄭州姑娘楊陽,是當天一位歌手的粉絲。“到邯鄲東站後坐接駁車過來的,服務特別貼心,能感受到當地十足的誠意。”楊陽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邯鄲,計劃看完音樂節後,再用幾天時間遊覽周邊城市。

  “音樂節從大城市向縣域延伸,是中國文化消費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群眾對優質文化生活需求提升的體現。”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旅遊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馬愛萍表示,這類活動不僅能有效滿足當地居民文化需求,文旅IP催生的經濟效益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成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讓廣大樂迷遊客獲得良好的體驗,成安縣各部門積極聯動,做了充足的保障工作。據悉,除了充足的安保及服務點位保障,還有上千名志願者為廣大遊客提供服務;在邯鄲機場、邯鄲高鐵站、邯鄲汽車站等地分別設置了接駁點,外地樂迷遊客可以免費乘坐接駁車直達音樂節現場。

  “這是縣城提升吸引力的好機會,必須牢牢抓住。我們要讓更多人走進成安、感受成安的魅力。”成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

  這樣“小而美”的縣域文旅IP實踐並非個例。近年來,各地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大力培育旅遊經濟發展新業態。譬如今年端午假期期間,河北唐縣萬人音樂節帶動當地綜合旅遊收入實現破紀錄的增長;湖南衡山縣將音樂節與露營經濟結合,讓遊客實現“聽音樂、逛市集、住帳篷”的一站式體驗;廣東韶關乳源音樂節則通過民族歌舞、露天電影等多種形式,吸引了大量遊客的關注。

  “縣城正以音樂為媒,打破傳統文旅消費的時空邊界。”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教授鄭寧指出,縣域音樂節若能做好“本土化”改造,深度結合地方文化特色,不僅能打造獨具魅力的文旅品牌,更能與當地旅遊業實現融合發展、互利共贏。

  票根經濟“串聯成珠”

  “一進來就被年輕人的朝氣感染了!”今年剛退休的王寧和三位朋友一起從河北衡水自駕到邯鄲來看音樂節,“雖然同屬河北,但之前從沒了解過成安。這次正好借音樂節在周邊逛逛,嘗嘗美食,看看縣域風光。”

  記者從成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本次音樂節遊客們可以“憑票根享優惠”。樂迷可憑票根在邯鄲道商戶享受18家美食、12家文創、8家零售折扣。

  “通過音樂節,我們直接帶動住宿、餐飲、交通等需求增長,同時聯動周邊如意公園、紅色文化園等景點,形成‘住宿+餐飲+遊覽’的完整消費鏈條。”據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短期音樂節消費轉化為對本地特色產品、文化體驗的持續關注,既能提升遊客體驗,又能助力成安城市品牌傳播。

  

  在逛美食市集的年輕人(央廣網記者 王綜鶴 攝)

  記者了解到,以“票根經濟”延伸消費鏈條,正成為多地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激活消費潛力的重要舉措。就在國慶假期首日,北京首創鑽石球場舉辦中網公開賽男單決賽,賽事方以中網票根為紐帶,串聯周邊商圈,消費者憑票根可享受多重消費優惠;遼寧本溪依托“山水生態”優勢,針對外地球迷推出“賽事票根換景區門票”福利——遊客可憑票根免票遊覽關門山、五女山景區,免費體驗本溪地質博物館的“火山岩科普” 項目。

  “票根經濟本質是跨場景的流量轉化。”鄭寧分析,通過多業態場景融合,既能精準匹配目標用戶需求,又能為地方文旅部門提供更高效的宣傳路徑。此外,不少文化IP自帶 “話題性”,易在社交平臺形成傳播熱潮,進一步為縣域引流;票根經濟形成的長效消費鏈條,更能持續為市場注入活力。

  縣域音樂節如何長效發展?

  在成安音樂節市集,年輕人王浩正幫父母照看“肉夾饃”攤位。“‘熱鬧’是我這次回家最大的感受,人比以前多了很多。”王浩的期待很實在:“希望音樂節能成為成安的特色,變成一張長久的文化名片。”

  據媒體報道,國慶假期首日,全國多地景區、地標景點迎來旅遊高峰,文旅消費新場景持續激活假期消費活力。據旅行平臺數據,國慶中秋假期縣域旅遊消費預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1%,其中江蘇東臺、浙江海寧、廣西靖西等縣域目的地的旅遊消費預訂單量同比提升均超100%。

  

  正在音樂節現場休閒的觀眾(央廣網記者 王綜鶴 攝)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縣域及下沉市場的消費活力有望進一步釋放。”鄭寧認為,音樂節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到杭州、成都等二線城市,再到如今向縣域布局,縣域已成為音樂節發展的新增長點。她分析,一方面,縣域政府將音樂節作為文旅招商的重要抓手、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在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另一方面,近年來縣域交通、住宿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年輕群體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持續提升,這些都為縣域音樂節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縣域辦音樂節不能簡單復制大城市模式。”鄭寧強調,關鍵在于將音樂節品牌與本地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辨識度的音樂IP。同時,要以創新思維打破業態邊界,精準對接遊客需求,才能讓一張門票真正激發一座縣城的消費活力。

  馬愛萍也表示,音樂節對提升縣域吸引力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要實現長效發展,需樹立品牌意識與長線思維”。她建議,縣域在舉辦音樂節時,既要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千節一面”,也要注重管理的科學性,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迭代提升品質。“只有拿出誠意、打造精品,才能留住遊客、贏得口碑,讓縣域音樂節真正‘長紅’。”

  (文中李月、李晴、王寧、王浩為化名)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