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臺灣制造業持續慘淡 專家警示將對經濟造成衝擊

2025-10-03 20:15:00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字號

  新華社臺北10月3日電 題:臺灣制造業持續慘淡 專家警示將對經濟造成衝擊

  新華社記者周文其、齊湘輝

  最新數據顯示,臺灣9月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繼續位于收縮區間,8月制造業景氣燈信號也亮起代表衰退的藍燈。島內專家和業界指出,這表明眾多制造業產業持續低迷,將對臺灣經濟發展造成較大衝擊。

  PMI被視為經濟發展風向標。據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臺灣PMI指數為48.3%,連續第四個月位于收縮區間,顯示廠商信心持續保守。

  在該機構劃分的制造業六大產業中,共有五大產業PMI呈現緊縮,分別為交通工具產業(41.1%)、食品暨紡織產業(41.3%)、基礎原物料產業(43.5%)、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8.3%)與電子暨光學產業(48.8%)。

  中經院研究人員特別指出,新增訂單指數與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連續6個月呈現緊縮,制造業六大產業自2023年10月以來更是首次全數回報人力雇傭為緊縮。

  臺“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說,目前看,船廠、石化、汽車、制藥、工具機等行業都承受壓力,特別是制藥市場在美國的新規下更顯得混亂。

  另據臺灣經濟研究院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臺灣8月整體制造業景氣信號值為9.24分,燈號連續第四個月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

  就具體的個別產業信號燈燈號佔制造業產業比值來看,呈現衰退的藍燈比重為66.84%、低迷的黃藍燈比重為15.00%、持平的綠燈比重為18.16%,而代表揚升的黃紅燈及繁榮的紅燈均為0。

  臺經院表示,島內傳統產業受制于市場需求疲軟以及海外同業激烈競爭,部分廠商持續調節減產或進行產線歲修排程,使得多數產業景氣停留在低迷的藍燈區間。

  慘淡的制造業對島內經濟、民生造成很大衝擊。臺灣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最新公布的“無薪假”(減班休息)數據顯示,“無薪假”家數和人數增至398家、8505人,比9月中旬的上一期分別增加了65家、1171人。

  據臺灣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表示,“無薪假”以制造業為主,在398家企業中,制造業有327家、8070人,佔總數約95%。

  多家零件生產商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目前企業面臨匯率變動、關稅影響等多重因素衝擊,而且反應時間很短,再加之當局支持力度不足,使得企業處境艱難。

  對于當局所謂呼吁企業轉型的建議,臺灣螺絲貿易協會理事長蔣國清表達了強烈不滿。他認為,當局只是在“打官腔”,並沒有提供具體的轉型方向和支持。他同時強調,螺絲和螺帽產業受到有關條款影響,關稅高達50%,業界抱怨不斷。

  面對經濟困局,島內社會各界認為,加強與大陸的合作是正確之道。近日,臺灣工業總會發布“2025工總白皮書”,在兩岸政策部分以“避免誤判,尋求兩岸和平共處”為主軸,提出希望臺當局松綁兩岸交流、掌握大陸市場變化開拓多元商機等多項建議,在島內引發強烈共鳴。

  臺灣《旺報》關注到了大陸服務業市場快速發展的現象,並在近期的一篇社評中指出,20世紀90年代大陸大力發展制造業,曾經為臺商創造很多機會。現在大陸要加快發展服務貿易,這是臺商的又一機會,要抓住機會。

  社評還表示,大陸許多廠商都在向智能制造轉型,這不僅包括設備的自動化,還需要設備管理監控、安全預警、產品及工藝品質優化等多個環節的配合。臺灣在精密制造、技術整合以及國際化運營方面有長期積累,為兩岸企業在該領域提供了合作空間。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