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一項項“首次”讓經典定格為永恆!揭秘勝利日紀念活動直播幕後

2025-10-04 20:5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偉大時刻,成就經典記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舉世矚目,如何記錄下這偉大的歷史時刻,讓它成為永恆的經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從接受任務的第一刻,就決心以“歷史最好、世界一流”的電視轉播,將紀念大會化作億萬人共同凝視、共同銘記的精神印記。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直播團隊總導演 黃虹:我們更多地希望能夠通過這種莊嚴隆重、大氣豪邁的鏡頭表達,來表達出中國人對抗戰勝利這件事情的一種銘記。這一次這個大會現場的一個專門的設計,就是一個“眾”字。不僅在我們的團隊里面體現,也不僅在大會現場的設計里體現,其實是在整個直播當中都能夠體現中國人有一種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精氣神。

  

  有人說,電視是帶著遺憾的藝術,但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拒絕遺憾。從鏡頭設計到呈現手段,從聲畫表達到信號保障,對“偉大時刻的經典轉化”,都帶有自己的一份執著。

  要讓經典定格為永恆。導演組經過反復實地踏勘,為紀念大會直播設置了一個總導演係統和七個分係統,直播機位超過170個,更首次規模化搭建了國產8K超高清轉播係統。自2025年6月起,轉播團隊迎著驕陽,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模擬演練。

  

  盛夏7月的北京,酷暑難耐,轉播團隊轉場到天安門廣場開始正式搭建工作。對于大家而言,走上廣場,才是實地大考。一個月的時間除了全要素演練外,一總七分的轉播係統,精益求精,不間斷進行局部演練和推演,力爭將每一個細節打磨到最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直播團隊C係統導演 洪玫:今年在年號臺的特殊鏡頭設計,我們也設計了伸縮臂制作的長鏡頭。它體現的是從“1945”到“2025”這樣的一個歷史長河當中,我們既珍愛和平,又有這種能力來捍衛和平的一種精神和力量,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用我們的鏡頭語言,也能夠詮釋出這樣的一種含義。

  

  在直播中,總臺創新視角拍攝和特種設備使用量雙雙創歷史之最。首次在閱兵沿線路南設置固定高點機位;首次在長安街和天安門廣場周圍啟用三條空中索道拍攝係統,借助7臺主臂伸縮可達70米、擁有強穩定性和抗風能力的高空作業設備;在首次亮相的地面和空中裝備上加裝特殊視角微型機位等一係列設計,實現了空地聯動呈現閱兵盛況的視聽突破。

  

  這組被稱為“中國排面”的鏡頭,每一個都經歷了總臺團隊精益求精的設計和不計其數的打磨。

  長安街上預埋遙控的攝像機和仰拍鏡頭讓戰車如鋼鐵洪流迎面而來,勢不可擋。

  空中梯隊一鏡到底的設計,轟鳴聲中現代化軍隊的力量感撲面而來。

  

  經典鏡頭必有精神內核,要傳遞歷史記憶,展現偉大抗戰精神,彰顯和平信念。

  

  這是承載民族記憶、彰顯和平信念的偉大時刻。在6個多月的時間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前方共投入超過3000人工作團隊,後方1500多人團隊,接力承擔起紀念大會直播、音響保障、文藝演出及大會同聲傳譯等工作,以85種語言向全球傳遞出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117個國家和地區的1776家海外媒體採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信號,創下單場直播外媒採用量歷史最高紀錄。多語種報道全球閱讀量達23億,與1.1萬余家海外主流媒體合作傳播超7萬次。

  這場莊重熱烈、大氣磅薄、行雲流水的視聽盛宴,讓世界透過屏幕,讀懂中國對歷史的尊重、對和平的堅守。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