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堶臺灣光復紀念日 值得全體中國人共同銘記
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天(24日)作出決定,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並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今天是第一個臺灣光復紀念日。以國家名義紀念臺灣光復有何重要意義?我們又應如何捍衛臺灣光復回歸祖國的勝利成果?
在首個臺灣光復紀念日,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各界代表人士在北京出席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共同銘記抗戰歷史,緬懷抗日先烈。
同一天,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舉辦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強調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以國家名義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充分體現人民的意願和國家的意志。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在招待會上指出,我們設立紀念日,就是要堅決挫敗“臺獨”分裂和外來幹涉圖謀,有力彰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具有無可辯駁的歷史和法理依據,清晰釋放“臺獨”分裂必遭失敗、外來幹涉不會得逞、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時代強音。
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釋放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幹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明確信號。應邀出席紀念大會的各界代表在接受《兩岸觀察》記者採訪時,紛紛用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形容這一重要舉措和有力行動。

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林毅夫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臺灣光復80周年,在這個時刻設立紀念日,既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是對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一個宣示,也是對世界的一個宣示。
臺灣抗日志士丘逢甲之孫丘應樺表示,祖父抗日保臺,是希望保持國家領土完整,其愛國之情對他影響很大。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是歷史證明的、不爭的事實。我們是中國人,不論我們在哪里,我們不能忘本,我們要記住我們的根。

臺灣《觀察》雜志發行人紀欣認為,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一個重要意義,是肯定臺灣同胞在50年間抗日運動始終不間斷,充分表達了這種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也證明了兩岸命運與共。她認為,在每年的10月25日都要隆重舉辦紀念活動,這是一個起點,會對我們早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時代意義。
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銘記歷史 共創未來
臺灣光復的歷史昭示,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只有團結一心、攜手同行,才能抵禦外部勢力幹涉,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以國家名義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捍衛臺灣光復、回歸祖國這一重要史實和民族榮光的有力舉措,也將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銘記歷史、捍衛成果、維護和平、共創未來。

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勾連外部勢力,不斷謀“獨”挑釁,甚至鼓吹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試圖否認臺灣光復的歷史,挑戰戰後國際秩序。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稱,抗戰勝利80周年才有臺灣光復80周年,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臺灣人就是要堂堂正正站出來,紀念光復80周年,不再做殖民地的奴隸,找回真正的歷史。

臺灣歷史學者、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表示,看看當時的報紙、當時的媒體,全島臺灣民眾是陷于狂歡的境地,來慶祝臺灣光復,這是不可磨滅的歷史。民進黨不可能一手遮天,把歷史磨滅。
臺灣學者邱毅表示,民進黨不承認臺灣有光復,也不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甚至迎合日本右翼的看法,把臺灣光復、把日本戰敗稱之為“終戰”,這些都是很嚴重的數典忘祖的行為。

臺灣《中國時報》董事長王豐質問民進黨,我們語言、生活習慣、血統、文化方方面面都充分證明自己是中國人,你這樣子否定是什麼意思?他認為,最近民調顯示,賴清德支持率不斷下降,這代表著臺灣老百姓反對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去中國化”,搞“臺獨”無所不用其極。
不懼恐嚇打壓 臺灣同胞積極參與紀念活動
從北京到臺北,不懼民進黨當局的恐嚇打壓,臺灣同胞積極參與相關紀念活動,呼吁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為兩岸和平與繁榮作出貢獻。

臺灣抗日志士李友邦將軍之子李力群坦言,非常高興能夠代表父親的後代來參加盛會,相信父親在天之靈也會引以為傲。他認為,兩岸加強經貿和文化交流,會使兩岸人民走得更近,而且會心連心。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表示,在歷史大義面前,我們還是要有個人的堅持,不會因為民進黨的恫嚇,就不參加相關紀念活動。他認為,勝利得來不易,特別是我們現在整個民族正是最接近偉大復興的時候,兩岸同胞更應該攜起手來,一起奮鬥,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