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未來網評|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汲取奮進未來的力量

2025-10-26 12:16: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紀念日。近日,各地開展活動緬懷英烈、傳承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主題影展”正式啟幕,多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在全國各地影院進行展映;在河南漯河第四高級中學,94歲抗美援朝老兵樊培源翻開泛黃相冊,為師生講述志願軍英勇作戰的故事;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小白鴿”志願服務隊隊員深情講述上甘嶺戰役戰旗上381個彈孔背後的壯烈故事……從線上到線下,從校園到紀念場所,一場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深情上演,帶領我們回望那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崢嶸歷史。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出國作戰的第一次戰役。這次戰役最終以志願軍殲敵1.5萬余人宣告勝利結束,粉碎了“聯合國軍”于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在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他們用生命寫就了一部英雄史,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鍛造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勝利,從來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得來的。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先後有19.7萬多名英雄兒女為國捐軀,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70多年前,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們把“立國之戰”的責任扛在肩上,用血肉之軀築起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他們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寫忠誠,也成為了“最可愛的人”!

  硝煙散盡,山河日新,但精神的映照愈發清晰。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是要去觸摸那段寫滿血淚與榮光的歷史,體會那熱血鑄就的信仰與忠誠,讓億萬人民將這精神的火炬緊握在手,接續奮鬥,守衛和平,開創未來。

  “我們始終記得,他們便永遠活著!”今年9月12日,中國空軍運-20專機穿越雲層,接回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這不僅是國家的儀式,更是整個民族對英烈的深切緬懷與告慰。青少年佩戴紅領巾,肅立廣場敬候忠魂;社交媒體上,“歡迎英雄回家”刷屏,這種自發的情感涌動,證明著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傳承從未斷絕。在今年國慶假期,《志願軍:浴血和平》影片激發了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觀眾強烈的觀影熱情,也幫助他們更加了解這段歷史。影片在國慶假期的熱映恰似一種隱喻:當我們在和平陽光下歡度佳節,也更需要記得,這尋常煙火是如何來之不易。

  和平年代,還需要銘記一場戰爭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不僅是銘記“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熱血壯志,更是要汲取“鋼少氣多”戰勝“鋼多氣少”的精神密碼。在科技被“卡脖子”的攻堅時刻,在民族復興“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作為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奮進民族復興壯闊徵程。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站在新的起點,更覺責任重大,就讓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火炬,照亮我們奮進新徵程的壯闊道路——這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對英烈的告慰,更是對未來的寄望。(謝偉鋒)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