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錨定高質量發展,書寫中部崛起新篇章

2025-11-04 10:06: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中國版圖上,覆蓋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的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堅挺的脊梁。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

  記者近日在中部地區走訪調研,高質量發展的新風撲面而來: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氫氣進入精密高效的“超級冰箱”快速液化,新研發的激光雷達對鐵路道床開展高精度掃描;發展科技農業,無人駕駛收割機在稻田中來回穿梭;直面急難愁盼,新增普惠性托位緩解“帶娃難”,長期護理保險減輕失能家庭照護和經濟壓力……

  從湘楚大地到中原沃土、從徽山皖水到三晉之地,中部各省深入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求真務實、乘勢而上,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03:11

  

  提質: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

  走進湖南申億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作為原材料的精線不斷進入一體化多工位冷鐓成型機,另一邊直徑24毫米的螺絲釘半成品則以每分鐘65個的速度被吐出。

  

  這是2025年10月27日拍攝的湖南申億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新華社記者 戴明軒 攝

  這些看似普通的零部件在工業領域被稱為緊固件,是大國重器和超級工程內部連接不可或缺的“工業之鹽”。申億精密董事長王凱波介紹,為了配套當地不斷取得突破的制造業,公司持續在材料、模具、熱處理工藝和在線檢測技術等方面進行改進提升,實現了中國制造大型工程設備回轉支承連接螺栓等關鍵產品的國產替代。

  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背靠湖南深厚的制造業集群資源,我們將繼續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產品質量,打造綠色、智慧、標準的精密零部件現代化工廠標桿,為先進制造業發展當好‘底座’。”王凱波說。

  全會提出,“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位于中國光谷的武漢煜煒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內,記者看到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最新研發用于鐵路道床狀態測量的激光雷達。測試數據顯示,這款雷達能夠在160公里的時速下,對10米范圍內鐵路道床開展每秒500次、精度達正負2毫米的精準掃描,鐵路道床的細微變形也能被快速發現。

  

  這是2024年3月16日在湖北武漢中國光谷未來科技城拍攝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在光谷,這樣的創新突破層出不窮。中國光谷,以“光”命名,因“光”聞名,現已成為多個全球“首創”“第一”的誕生地。立足國家所需、湖北所能,當地正加快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推動中國光谷加速邁向“世界光谷”。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作為中國重要的糧倉,中部六省生產著全國約三分之一的糧食,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有5個在中部。

  在湖南益陽大通湖區,晚稻已基本收獲完成,道路兩旁的空地上鋪曬著豐收的稻谷。剛忙碌完收獲季工作的湖南宏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熊姣軍,熱情地向記者介紹水稻田里的新裝備。

  

  這是2025年10月28日在湖南益陽大通湖區湖南宏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拍攝的田間設施管控中心。新華社記者 戴明軒 攝

  “現在種植和收割不僅用到了各種無人駕駛農機,物聯網設備也能承擔許多工作。”她指著農田旁的苗情監測攝像頭說,當發現水稻出現缺水等情況,農戶通過App簡單操作即可實現精準灌溉。

  記者在多個農業生產基地看到,機械化、標準化、智慧化正在成為標配,讓曾經“靠天吃飯”的農業變得更加精準可控。

  全會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中部地區正從多方面發力——河南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江西加快土地流轉,積極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多地推出種業振興計劃……

  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係,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作為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中部,在傳統能源轉型升級和新能源布局上正蹄疾步穩。

  “滴滴滴……”在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官地礦,AI智能煤流監測係統監測到輸送原煤的970主運皮帶520米處有異物發出警報,停機程序自動啟動。短短1分鐘,一起可能導致皮帶撕裂並在以往很難及時發現的事故被避免。

  這套係統能夠自動對皮帶上的異物等進行精準識別,官地礦的皮帶能耗及設備故障率均降低了5%。截至8月底,山西已經有298座智能化煤礦、55座綠色開採試點煤礦。

  在安徽阜陽,一座由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液氫工廠已于今年投產,其核心設備就像一臺管道交錯的“超級冰箱”,每天可高效制取超過5噸液氫。

  “液氫制取是氫能產業鏈的‘咽喉環節’,可提高氫能儲運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中科富海董事長張彥奇表示,當下國家新型能源體係建設提速,為匹配未來氫能需求增長,他們正在推進日產能10噸至30噸的更大規模裝置落地,同時布局儲運等上下遊環節,推動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暢通:在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中激發活力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是全會提出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各地正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架起研發和市場的橋梁,打通科技創新在產業落地中的堵點難點,助力創新活力不斷涌流。

  近幾年,“科創”正成為安徽的鮮明標簽,來皖的科技人才“科漂”群體也逐漸壯大起來。

  

  2025年9月21日,觀眾在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全空間無人體係成果展”上體驗由安徽猛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款無人駕駛飛行摩托。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我們是一家研發智能超輕型飛行器的公司,7月初來到合肥,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安徽)有限公司給我們對接了很多資源,當月10日就給我們找到了場景合作方。”安徽猛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伍權權說,“當地的創新支持政策明晰且迅速,產業配套也很完善,實驗室里的成果能夠快速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科大硅谷公司常務副總裁張立野說,平臺打造的科漂驛站、科漂訓練營等幫助很多有創新創業夢想的科技人才解決初創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更加主動、精準聯接長三角科技、產業、資本和人才資源,提升科創孵化的國際化水平和品牌影響力。”

  

  這是2023年6月9日拍攝的安徽合肥的科大硅谷(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大崗 攝)

  全會提出,要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

  在湖北,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全國首個全鏈條公平競爭審查係統,通過線上聯合審查、政策措施自動採集、自主識別違規線索等方式,實現對湖北4060個單位的政策措施起草、審查、抽查監督、問題閉環處置等全流程管理。

  湖南推行“機器管招投標”改革,係統生成招標文件、智能輔助評標、全流程數字化監管,有效杜絕人為幹預、“蘿卜招標”。

  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謀發展。全會提出,“要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

  中部雖然不沿邊不靠海,但如今正逐漸打破腹地局限,構建起聯通中外的大通道。淮河最大支流沙潁河畔的河南周口港,吊機起起落落,把一個個集裝箱裝進停靠在碼頭的貨船上。

  

  這是2025年1月7日拍攝的周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新華社發 (劉俊濤攝)

  “看中周口港的水運優勢,我們在附近投資50多億元建設了佔地2000多畝的益海嘉里(周口)現代食品產業園。”產業園負責人韓霞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與鐵路相比,進口大豆到連雲港直接裝船走水路到周口港,每噸省運費約20元。按一年進口80多萬噸大豆計算,如果一半走水路,一年可節約運費800多萬元。

  周口港已開通24條國內集裝箱航線和19條國際水運通道,串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下一步我們將以暢通道、強樞紐、優服務、提智能、促綠色為主線,發展多式聯運,培育壯大樞紐經濟,深度融入長三角港口群,更好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周口臨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鄧昌鋒說。

  

  這是2024年6月5日拍攝的黃石新港三期工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位于鄂贛皖湘四省城市群中間地帶的黃石新港,貨輪從這里出發,可以直達韓國釜山;在湖南西部的懷化,越來越多的貨物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懷化西—欽州港東”點對點班列次日達,當地出口貿易額去年首破百億元大關……

  中部地區正持續織密通達全國、輻射全球的立體交通網絡,與全國各地、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

  

  惠民:不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全會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在河南開封譽傑康壽養老服務中心長期護理保險區,來看望父親的張女士見護理人員照料父親專業又細心,感到欣慰又安心。開封市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後,張女士向當地醫療保障局提交了申請,並很快完成失能等級評估,拿到了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確認單。

  長期護理保險每月按規定報銷失能人員的護理費用,由專業人員接單落實,解決失能家庭的照護難題,也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我們將繼續運行好、用好長期護理保險,為更多群眾解決急難愁盼。”開封市醫保局副局長馬瑰芳說。

  全會提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記者在調研採訪中了解到,中部多地正推動更多資金“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

  山西太原實施的縣級公辦示范性托育機構全覆蓋項目,新增了1.2萬個普惠性托位;在湖北,當地針對不同階段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免費短期住宿、租房租金減免、購房獎補等支持……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係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

  

  2025年10月29日,農民在江西高安富硒辣椒產業園的辣椒分揀中心分揀辣椒。新華社記者 戴明軒 攝

  在嗜辣的江西,辣椒是當地主要種植的蔬菜之一。牛初乳、小美好、正青春、老臘肉、滿堂紅……位于高安市上湖鄉的高安富硒辣椒產業園內,同一品種辣椒根據坐果後不同生長天數和不同辣度被分為5個等級,每斤售價最高超百元。

  當地建設的2000畝高標準蔬菜大棚已投入使用,逐漸在鄉域內形成以辣椒產業園為中心,向精深加工、智慧農業、鄉村旅遊等多方輻射的全產業鏈模式。目前產業園帶動周邊鄉鎮百姓務工300余人,帶動富硒辣椒種植約1萬戶,每年畝產平均收入達到1.3萬元。

  上湖鄉黨委副書記黃鑫說:“我們將繼續提高辣椒品質和產量、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將高安辣椒品牌擦得更亮,讓鄉親們日子更紅火。”

  調研採訪中,湖南益陽智慧養殖的大閘蟹、江西南豐不斷完善的蜜桔產業鏈,無不讓人感受到鄉村振興熱潮涌動。

  

  2025年10月30日,蟹農在湖南益陽大通湖區河壩鎮捕撈大閘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會提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人口密集的長沙望城區東湖路社區,社區片長、物業管家、樓棟組長及居民志願者“四人成團”,組成11支隊伍,每季度開展“三長敲門行動”,為居民解決細碎又重要的生活小事。社區還在公共法律服務站開設了“周三律師日”“周五小區接待日”,有法律專業背景的鄰長輪流值班,幫助居民調解各類矛盾糾紛。

  

  2025年10月27日,志願者在湖南長沙高塘嶺街道東湖路社區指導老年人做手工。新華社記者 戴明軒 攝

  “居民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我們就要提高什麼、推進什麼。”東湖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本麗說,“我們將在日常工作中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服務居民、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實際行動,不斷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文字:新華社記者

  視頻記者:幸培瑜、徐中哲、丁春雨、范軍威、余剛、郭傑文、白斌、姜亮、尚昆侖、楊琳、潘志偉、王自宸、徐偉

  海報設計:趙丹陽

  統籌:陳煒偉、郝靜、劉蓮芬、邱世傑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