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第一觀察 | 從革命文化中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奮進力量

2025-11-09 12:4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廣州400多公里外的梅州市雁洋鎮,風光旖旎、山明水秀,這里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

  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梅州市考察期間來到雁洋鎮,走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葉劍英紀念園,從革命文化中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奮進力量。

  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滋養。

  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每一段革命歷史、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河北西柏坡到陜西延安革命紀念地,從向鄧小平同志銅像敬獻花籃到參觀瞻仰豐澤園毛澤東同志故居,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走進紅色舊址、緬懷革命先輩,感慨係之:“每到一地,重溫那一段段崢嶸歲月,回顧黨一路走過的艱難歷程,靈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禮。”

  此次廣東之行,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葉劍英紀念園,了解當地弘揚革命文化等情況,就是身體力行引領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牢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是我們一路走來的深刻領悟,也是我們奔赴未來的深厚底氣。

  革命文化,深深熔鑄著紅色中國的光輝歷程,凝結著跨越時空的精神豐碑,需要用心守護、大力弘揚。

  黨的十九大提出“繼承革命文化”,在此基礎上,黨的二十大作出“弘揚革命文化”的部署。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近年來總書記的一係列重要要求,勾勒出我們黨弘揚革命文化的係統安排。

  如今,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不斷涌現,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紅色場館遊人如織,革命文化在思想引領、價值引導和精神滋養等方面的作用也愈發彰顯。

  弘揚革命文化,是為了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不久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為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擘畫宏偉藍圖、指明前進方向。這份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起草組組長的重要文件,再次強調“用好紅色資源”。

  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凝結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堅韌品格,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底色,革命文化揭示了“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也確立了“向哪里去”的精神航標。

  鑒往知來,向史而新。

  面向未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革命文化,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浸入心扉,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深厚而持久的精神動力。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