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服務新時代新徵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服務新時代新徵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做出科學判斷,對未來五年發展做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對外工作的形勢變化,全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心做好人民政協對外工作。
一、 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對外工作的形勢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強調要“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係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指出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同時,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大國博弈更加復雜激烈,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性上升,風險挑戰增多。但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我們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十五五”時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球性意義將更加凸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中國力量每增長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中國正在成為新一輪全球化和對外開放的“領跑者”。
二、 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全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我們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秩序觀、價值觀,順應了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指明了世界文明進步的方向,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新時代以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從美好願景轉化為豐富實踐,從理念主張發展為科學體係,成為引領時代前進的光輝旗幟。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努力目標,以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為實現路徑,以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普遍遵循,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基本支撐,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為戰略引領,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展望“十五五”時期的對外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對標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堅持自立自信、開放包容、公道正義、合作共贏的方針原則,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主線,與時俱進加強戰略部署,深化完善外交布局,突出問題導向,運用係統思維,更加立體、綜合地明確外交戰略任務,必將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歷史擔當、更加富有活力的創新精神,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三、 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戰略部署,全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以擴大高水平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破圍堵的重要驅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制度活力。“十四五”時期,我國以開放為抓手推動深層次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高質量發展掃清制度障礙。一是經濟總量實現新跨越。我國通過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等關鍵領域改革,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101.6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34.9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速達到7%以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更為堅實。二是鞏固增強了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面對美國對我圍堵打壓,我國堅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破解技術封鎖與市場圍堵,通過高水平開放倒逼國內改革深化,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如在外部科技遏制的倒逼機制下,我國半導體、工業軟件等“卡脖子”領域國產化率顯著提高。這種在開放中促改革的戰略定力,正在塑造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三是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形成。通過主動對接CPTPP、DEPA等高標準經貿規則,探索建立與國際貿易投資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係和監管模式,搭建更加開放、透明、規范的準入、監管和服務框架,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水平進一步提升。“十四五”以來,我國企業凈增近2000萬戶,個體工商戶凈增超3000萬戶。“十五五”時期,我國將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
(二)以擴大高水平開放服務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關鍵紐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十四五”時期,我國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消費、貿易、投資三大市場領域協同發力,有效貫通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關鍵支撐。一是釋放內需巨大潛力,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國通過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以穩外資外貿保障就業市場的整體穩定與韌性,夯實消費能力“基礎盤”;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讓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引領消費升級“新潮流”;以開放促改革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優化消費市場“軟環境”。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從2020年的39.1萬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萬億元,年均增長5.5%,消費市場潛能不斷釋放。二是鞏固增強貿易市場,連續多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我國通過實施高水平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進一步降低進出口制度成本;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積極拓展多元國際市場,構建全球經貿“朋友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從2020年的32.16萬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43.85萬億元,年均增長8%,外貿韌性與活力持續彰顯。三是優化投資市場環境,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市場之一。我國通過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擴大服務業開放,降低外資市場準入門檻;強化外資服務保障,提升外資運營全周期便利度;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打造利用外資高地。截至2025年上半年,“十四五”時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超7000億美元。2024年,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34.6%,較2020年提升6個百分點,利用外資質量也大幅提升。“十五五”時期,我國將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建設強大國內市場。促進外貿提質增效,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
(三)以擴大高水平開放助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係,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完善現代化產業體係,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一是優化提升傳統產業。我國通過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為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提供支撐;積極引進全球先進管理經驗和智能制造模式,推動鋼鐵、化工、紡織等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十四五”以來,我國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過50%;鋼鐵、水泥熟料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傳統產業加快“煥新”。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我國以高水平開放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壯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市場空間、技術動能和產業生態。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總量達到了2020年的9.5倍,光伏和風電裝備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時,高能級產業載體不斷壯大,累計培育形成60多個新興產業領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推進金融、教育、醫療、電信等領域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數字貿易、知識產權貿易、文化貿易等新業態,高標準建設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國服務”品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我國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佔比已經由2020年的55.5%提高到2024年的56.7%,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水平已邁入全球第一梯隊,服務業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十五五”時期,我國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係,推動產業體係向更高效率、更優質量、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四)以擴大高水平開放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通過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力。“十四五”時期,我國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推動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一方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持續破除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藩籬,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如支持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研任務,企業牽頭和參與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數量佔比約80%;持續優化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6%,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4》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第10位,是十余年來進步最快的國家,也是唯一進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國家。另一方面,打造開放創新生態,提高科技合作水平。我國通過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性高水平科技平臺,吸引國際知名科研機構、高校、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優化外國專家來華工作便利化措施,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我國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中外政府間科技協議超過100個,加入了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十五五”時期,我國將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等,提升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
(五)以擴大高水平開放實現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這彰顯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的堅定決心。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十四五”時期,我國持續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在深化國際合作中展現大國作為。一是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從2020年的1.4萬億美元已增長至2024年的3.1萬億美元,佔整體貿易比重由29.1%提高至50.7%;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400億美元;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二是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方案。“十四五”時期,我國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為動蕩變革期的世界指明了前行方向,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揭批美國“對等關稅”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本質,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反對美國關稅霸淩霸道行為,堅決捍衛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三是參與引領全球數字、環境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構建。我國相繼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倡議》等,設置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的規則議題,彌合全球“數字鴻溝”,以“中國之治”為各國共同現代化之路提供係統方案。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讓中國發展紅利更好惠及世界。“十五五”時期,我國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構建和維護公平公正、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國際經濟秩序。同時,在高水平開放中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多元化、可持續、風險可控的投融資體係,加強海外利益保護,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四、 認真領會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工作要求,切實做好人民政協對外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必須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不斷向廣度和深度延展,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繁重前所未有,迫切需要進一步凝心聚力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人民政協要發揚優良傳統,牢記政治責任,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要服務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人民民主故事。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浪潮中歷練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在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引領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開創新局面作出政協的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