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區域創新體係

延伸閱讀
怎樣完善區域創新體係:
完善區域創新體係,關鍵是要統籌布局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科技創新高地,鼓勵各地立足實際、差異化創新發展,完善區域協同創新、央地協同創新體制機制,適應科技強國建設的要求。
第一,強化央地協同創新。健全科技創新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等央地協同制度,完善區域協同創新治理機制。圍繞國家戰略目標,鼓勵地方承擔國家任務,探索支持地方科技創新項目上升為國家項目,推動央地科研力量協同創新,形成全國創新一盤棋格局。兼顧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強化央地科技投入共擔、重大任務協同、創新平臺共建共享。鼓勵中央級高校、科研院所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強化與地方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共同解決區域性共性問題。
第二,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和共享。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係建設,促進技術交易市場有序發展,推動科技成果擴散、流動、共享。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強跨區域創新規劃、政策協同。搭建基礎條件共享平臺,促進數據共享,構建跨區域的產學研協同載體。推動人才、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在區域內和跨區域高效流動,提高創新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支持地方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同解決產業共性重大技術問題。
第三,推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區域具有不同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依據區域特色和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多元化,激發創新活力,還有利于區域合作與競爭,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實施。通過高水平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和增長極。加強對地方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宏觀分類指導,健全區域創新發展監測評價體係,優化科技創新資源區域配置,避免“內卷式”競爭和同質化發展。統籌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功能區,加強管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錯位、協調聯動、作用凸顯的發展格局。鼓勵地方根據科技創新優勢,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探索差異化創新發展路徑,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支撐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同時,鼓勵地方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先行先試,增加科技投入,加強區域協同創新,完善區域創新生態,培育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塑造發展新優勢。(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