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遊客在大美新疆感受“多彩”魅力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3日電 題:中外遊客在大美新疆感受“多彩”魅力
新華社記者 潘瑩、張瑜
“被這里的陽光和雪質驚艷了,新雪季的第一滑太暢快!”在阿勒泰的美麗風光里享受馳騁雪原的暢快,北京雪友王逸凡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銀裝素裹的山巒間,雪道在暖陽下熠熠生輝,滑雪愛好者腳踏雪板疾馳而下,在雪面上劃出一道道優美弧線。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吉克普林國際滑雪度假區日前正式“開板”,這座規模名列亞洲前茅的雪場,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雪友。
這是遊客在新疆阿勒泰將軍山國際滑雪度假區乘坐熱氣球賞雪景(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春夏美、秋冬俏,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已成為新疆旅遊新常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陳偉俊表示,新疆已經成為中外遊客青睞的旅遊目的地。
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億人次。今年前三季度,全區累計接待遊客約2.6億人次,同比增長8.36%,遊客花費3023.86億元,同比增長8.56%。
新疆自然景觀豐富,被譽為“世界級的地理博物館”。不只冰川雪山的“白”,也有森林草原的“綠”、河流湖泊的“藍”、戈壁沙漠的“黃”……這里的風光詮釋了自然生態的多彩。
在新疆巴楚縣,胡楊林與濕地交織,成為野生動物的天然家園。這片曾經因河水斷流枯萎的“風倒木”林區,經過當地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大片胡楊重新抽枝展葉,生機盎然。
在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翡翠湖,成片胡楊林坐落其中(無人機照片,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辛悅衛 攝
遊客樊宏利從河南出發,自駕西行奔赴巴楚,“這一路從蔥鬱平原到蒼茫戈壁,不僅是一場視覺的震撼之旅,更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堅韌,這份體驗太難忘了”。
人文風情同樣絢爛多姿。春博會、冬博會暨新疆熱雪節、環塔拉力賽、舌尖上的絲綢之路美食節、明星演唱會等活動接連舉辦。群眾“村晚”“村超”“村BA”等群眾性文體活動更為文旅增添活力。
喀什古城每日熱鬧的開城儀式、特色演藝和夜遊線路,讓遊客沉浸于多元民族風情;庫車老城薩瑪瓦爾舞藝人每晚翩躚起舞,讓旅行成為深度的樂舞文化體驗;吐魯番葡萄夜市,各色美食香氣撲鼻,人間煙火氣治愈人心。
來自意大利的遊客賽雷娜·丹尼爾·瑪蒂爾達在庫車品嘗到美味的烤全羊盛宴,讚嘆道:“這里色彩繽紛,食物美味,當地人的熱情讓我們倍感榮幸!”
新疆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遼闊的地域面積曾難免讓輾轉多地的遊客經受長途奔波的困擾。如今,交通路網的快速建設逐漸讓這種煩惱成為過去式。
今年夏天通車的阿禾公路將阿勒泰至禾木的車程從6小時縮短至3小時;年底有望通車的烏尉高速公路,將使烏魯木齊至庫爾勒的駕車時間從7小時壓縮至3小時左右。
和田市文工團的演員在新疆和田夜市上演出(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隨著新疆大力實施旅遊興疆戰略,旅遊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新業態不斷涌現。
業內人士認為,新疆自駕遊、冰雪遊、特種遊等新業態已躋身中國前列。攜程報告顯示,此前的“十一”假期,攜程包車平臺北疆環線銷量同比提升88%,獨庫公路帶動沿途那拉提、喀拉峻、巴音布魯克訂單平均增長40%。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數據,2025年1至10月,全區接待入境遊客212.01萬人次,同比增長6.06%,實現國際旅遊收入134.85億美元,同比增長6.55%。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入境旅遊簽證、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不斷釋放紅利,各地持續完善入境遊客接待設施、提升服務質量。身處內陸的新疆也走向前沿,吸引更多海外遊客。
“來之前,我最大的擔憂其實是交通和溝通,來了以後發現,這些顧慮完全多余。”德國遊客法比安·希勒去過烏魯木齊、喀什、吐魯番等多地,他在新疆獲得了賓至如歸的體驗,“打車軟件就像在上海、北京一樣方便,酒店預訂也很簡單,服務人員很專業。”
在烏魯木齊時,法比安·希勒去了新疆國際大巴扎,和當地商戶聊得很愉快,還學了幾句維吾爾語,“他們喜歡分享音樂、舞蹈和美食,生活看起來很自在,節奏比大城市慢,但充滿活力”。
新疆康運樂行旅行社有限公司英文導遊陳變霞從事旅遊業近20年,這幾年她明顯感受到新疆旅遊業的熱火,特別是入境遊,“今年6到9月尤為火爆,其中東南亞遊客佔主體”。
中青旅新疆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書記、總經理梁暢紅介紹,境外遊客對新疆旅遊偏好逐漸趨于多樣。東南亞遊客更傾向于遊覽自然美景,個人遊的遊客越來越多,歐美遊客則對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底蘊興趣濃厚。
今年發布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5—2030年)》顯示,新疆計劃2030年實現年度接待旅遊總人數超過4億人次,全疆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綜合營收達到萬億級,文旅產業帶動就業超過150萬人。
“新疆是開放的,新疆也是熱情的。”自治區文旅廳旅遊推廣與對外交流處處長張瑞華表示,我們願意為海內外的朋友們到新疆旅遊提供最大便利,讓大家感受真實的新疆,讓大家擁抱美麗的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