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新時代發展足跡|“硬核”港口,何以鏈接全球?
中新網11月24日電(記者 李京統)“看看這壯觀的場面。”
這是2020年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碼頭俯瞰港區全貌時說的一句話。
雨中的穿山港區碼頭,整齊的集裝箱連片堆放,巨型橋吊林立,一眼望不到邊,作業現場緊張忙碌而又井然有序。
“港口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樞紐性設施,你們是一支非常硬核的突擊力量。”面對港口職工,習近平總書記稱讚道。
作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約95%的進出口貿易貨物量通過海運完成。
東海之濱,作為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寧波舟山港,便是當下中國加速連通世界的一個窗口。

資料圖: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的無人駕駛智能集卡有序行進作業。中新社記者 王逸飛 攝
自2009年起,寧波舟山港已連續16年蟬聯全球貨物吞吐量榜首,集裝箱吞吐量常年穩居世界前三。
翻開中國海岸線地圖,寧波舟山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面朝太平洋主航道,背靠長三角經濟圈,恰好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
交出亮眼成績單的同時,寧波舟山港在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的地位也愈發凸顯。
寧波、舟山近在咫尺,原先卻是各自為政的兩個港口。2006年1月1日,“寧波—舟山港”整合誕生。同年12月,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700萬標準箱。
到了2024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約13.8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930萬標箱,擁有兩座“千萬箱級”單體集裝箱碼頭。截至9月11日,寧波舟山港港口2025年的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準箱,較去年提前23天,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硬核實力的背後,離不開智慧化的加持。
通過遠控橋吊作業、“無人駕駛”集卡應用等,寧波舟山港正書寫“智能革命”的故事。
寧波舟山港融合5G、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速“2+1”智慧碼頭建設:梅山港區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遠控橋吊和遠控龍門吊集群,甬舟碼頭形成“遠控岸橋+無人駕駛集卡+自動化軌道吊”作業模式,鼠浪湖碼頭創新離島智能化礦石碼頭運營模式。
寧波舟山港的開放速度,還再加快。
今年9月,“中歐北極快航”成功通航,從寧波舟山港到英國弗利克斯托港只用了20天,較傳統航線縮短約20天,單程碳排放量直降約50%。同時,寧波舟山港在全球航線網絡上的“最後一塊拼圖”也正式補齊——從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到北冰洋,寧波舟山港全面貫通全球主要通航大洋。
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連通全球600多個港口的寧波舟山港,是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中國對外開放腳步不停——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造業外資準入全面放開;擴大自由貿易區網絡,多個自貿協定生效實施;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掀起“中國旅遊熱”……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不久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今日之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敞開懷抱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