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學習規劃建議每日問答堶怎樣理解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2025-11-27 09:2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典型應用場景、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為未來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此,可以從3個方面來加深理解把握。

  第一,要增強搶佔發展先機的緊迫感,強化未來產業布局的前瞻性。縱觀近現代歷史,科技革命是產業變革的先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孕育出一批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新產業,引發大國興衰。科技革命是厚積薄發、長期積累的結果,產業變革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沒有到“臨界點”並不意味著各國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早做多做積累才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正催生出一批事關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未來產業,它們可能就是“明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後天”的支柱產業。我們必須更加注重前瞻規劃布局未來產業發展,走在產業體係現代化的前列,掌握全球創新版圖重構、經濟結構重塑的主動權。

  第二,要敏銳洞悉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有所為有所不為地選擇領域方向。與歷次科技革命不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出多點突破、群體性突破、交叉融合等新特徵,孕育出的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眾多。在資源約束下,發展未來產業不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必須準確研判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我國發展基礎條件等因素,科學合理選擇重點領域方向。在國家層面要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重點產業。在區域層面要突出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選擇未來產業領域方向,多種模式探索未來產業發展路徑,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

  第三,要遵循未來產業特徵和發展規律,強化支持政策的針對性。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驅動的前瞻性新興產業,高度不確定性是其區別于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最顯著的特徵。為降低產業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解決早期投資、長期投資嚴重匱乏問題,要發展創業投資,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和風險分擔機制,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和社會資本投資未來產業。為降低發展路徑選擇的不確定性,解決未來產業技術路線難把握、市場用戶接受程度不高、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問題,要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典型應用場景、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通過有組織地復制推廣好經驗好做法,降低全社會探路成本。為降低產業生態不完善帶來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解決經營主體少、產業鏈上中下遊協作網絡不健全等問題,要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創新監管方式,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獨角獸企業,加快構建良好產業生態。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