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芯片:美國正在掏空臺灣?
近日在一檔新聞節目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圍繞芯片議題再次點名臺灣,聲稱臺灣幾乎包辦高端芯片生產業務,存在風險管理問題,美國須將部分生產轉移至其他國家以降低風險,引發各界關注。有島內輿論憂,若民進黨當局任由美予取予求,臺灣核心競爭力將遭進一步削減。
資料圖。圖片來源《聯合報》
再提臺灣風險
據臺媒報道,貝森特受訪表示,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單一風險,就是絕大部分高端芯片都在臺灣生產。鑒于臺灣幾乎完全主導了半導體生產市場,美國正在盡最大努力確保自己及其盟友能保證半導體供應鏈生產安全無虞。
他說,臺灣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擁有出色的產業生態係統,然而就風險管理而言,美國至少須將30%、40%甚至50%的產能轉移至美國或盟友國家,無論是日本還是中東地區,“我們每天都在為此努力。”
這並非貝森特首次提到要將臺灣的高端芯片“去風險化”。今年8月底,他在受訪時就曾指出,臺灣包攬了高端芯片生產,這對于美國而言是嚴重的國安危機,美國必須將臺灣的芯片生產轉移出去,以保障美國的經濟安全。
任由美予取予求
對于美財長的再次點名,臺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龔明鑫9月25日不痛不癢進行澄清:臺灣產業效益與實力愈強,對全球供應鏈完整性貢獻就愈大,“臺灣產業的強大,絕對不是風險”。
他還稱,賴清德已明確產業政策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會秉持這些原則來辦理。
然而此番回應似不足以打消民眾對臺灣芯片產業安全的疑慮。不少網友在相關報道下留言表示,“貝森特的言論披著國家安全與分散風險外衣,本質上是想把關鍵產能與技術搬出亞洲”“美國正在掏空臺灣”。
一段時間來,面對美經濟霸淩,島內各界質疑民進黨當局不僅拿不出實質性應對舉措,還一味妥協、退讓。
在美課徵關稅壓力下,今年3月,臺積電宣布將新增1000億美元赴美投資,涉及建造芯片廠、封裝廠及研發中心等。據報道,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單筆境外直接投資案。合計臺積電早前在亞利桑那州投資650億美元的專案,該企業赴美投資額將達1650億美元。
產能轉移,技術也在外流。除上面提到的增設研發中心,今年4月有媒體報道,臺積電與英特爾傳出已達成初步協議,將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爾在美的芯片制造廠;臺灣聯華電子也與美國格羅方德評估合並成立一家美國公司,最終目標是取代臺積電。
資料圖。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臺灣競爭優勢或將加速流失
在外界看來,加大赴美投資規模後,臺積電將掀起新一波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前往美國設廠的浪潮。臺灣產業界也將持續籠罩在產業、技術外移的疑慮之下。
今年8月初,美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企業徵收100%關稅,但符合“已在美設廠”“正在建廠”或“有明確投資承諾”三大原則者可免稅。數日後,美方改口稱或將半導體關稅從100%拉高至300%。
有分析指,此舉旨在逼迫芯片產業赴美投資。臺灣學者示警,臺灣半導體產業的中下遊鏈條將被迫重組。臺積電若外移,臺灣的經濟命脈恐面臨空洞化。
島內業界擔憂,在芯片產業鏈、技術人員等相繼赴美的同時,臺灣本地的競爭優勢或將加速流失。
“臺積電早已成為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投名狀。”國臺辦發言人指出,如放任民進黨當局在“賣臺”“毀臺”的邪路上走下去,臺灣產業界和民眾失去的不僅是眼前的工作,還將失去未來的發展機會。
作者:南星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