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臺商臺胞走進重慶看發展尋商機

2025-11-04 08:2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重慶是一個開放的城市,來到這里後我發現處處是驚喜、處處有驚艷。”臺灣大健康產業聯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不久前在第十七屆“重慶·臺灣周”上表示,通過實地參訪,很多臺資企業有意落地重慶,對扎根當地發展充滿信心。
  本屆“重慶·臺灣周”以“融合發展 共創未來”為主題,兩岸600余名嘉賓齊聚山城,暢敘情誼,共謀發展。
  搭建經貿交流平臺
  “祖國大陸經濟的規模優勢、產業體係和技術創新,為包括臺企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扎根大陸發展開辟了更廣空間、提供了更多機遇。”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張平表示,兩岸經貿合作有強大內生動力,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本屆“重慶·臺灣周”上,來自臺灣的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與重慶市相關區縣集中簽訂8個兩岸經貿合作重點項目,主要涉及智能科技、大健康產業、創業服務等領域,投資總額達32.85億元人民幣。
  “此次我們帶了20多位企業家來重慶,探尋新的合作空間。”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雷宏毅說,他常鼓勵臺商臺企多來大陸中西部地區尋找發展機會。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副理事長毛治國認為,重慶為臺胞打造“第二故鄉”般的溫暖環境,成為臺胞西進大陸的首選之地。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也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通向無限商機,臺商應將目光聚焦于此,尋找發展先機。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重慶累計批準臺資企業2299家,實際利用臺資80.62億美元,渝臺合作覆蓋重慶80%區縣。“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交流、厚植情誼,著力推動經貿互利共進、人員互動往來、文化互促共融。”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表示,將進一步發揮“重慶·臺灣周”紐帶作用,以通促融、搭建經貿之橋,支持更多臺企參與重慶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優化涉臺營商環境,做好臺胞服務和權益保障。
  感受“山城”魅力風採
  在李子壩輕軌站、洪崖洞、解放碑步行街見證重慶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在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在武隆天生三橋景區、重慶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欣賞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觀,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德莊火鍋博物館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本屆“重慶·臺灣周”上,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動依次展開,成為兩岸同胞增進彼此了解、促進心靈契合的橋梁紐帶。
  在“渝臺金石緣·兩岸翰墨情”書法篆刻藝術交流活動中,渝臺兩地30余名書法、篆刻領域藝術家揮毫潑墨,在技藝互鑒中推動兩岸文化藝術交流。臺灣篆刻家協會會長黃嘗銘介紹,他們特別帶來以“福”字為主題的作品,傳遞“兩岸一家親”和福氣滿滿的美好寓意。
  投球、擊球、跑壘……在第九屆“臺協杯”慢速壘球邀請賽上,渝臺兩地6支隊伍共110人展開比拼。“這次來到重慶參加比賽,不僅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讓我親身感受到了重慶的熱情與魅力,希望以後還能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機會。”來自臺灣新北的郭佳翰說。
  “熱情”與“活力”,是臺青謝元培對重慶的初印象。他說,之前就一直想體驗地道重慶美食,實地到訪後發現這里不僅“辣得舒適”,更是一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此行他還結交了不少熱情的重慶朋友,倍感溫暖與欣喜。
  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重慶接待入境臺胞逾15萬人次,其中臺灣青年超1.8萬人次,同比增長45.12%。
  提供廣闊發展舞臺
  本屆“重慶·臺灣周”以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和促進同胞心靈契合為主軸主線,設置了重要活動、經貿交流、青年交流、人文交流、基層交流等10余個分項活動。近年來,重慶融合創新、多措並舉,為臺胞臺青提供逐夢、築夢、圓夢的廣闊天地。如今,越來越多臺青將“朋友圈”“事業圈”“生活圈”深度擴容至重慶。
  在海峽兩岸青年逐夢重慶就業創業研討會現場,發布了3797個臺灣青年來渝可就業崗位及實習崗位,涉及312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臺資企業和793個工種,進一步提升了臺灣青年扎根重慶、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意願。
  研討會上,臺灣青年現身說法,分享逐夢故事,呼吁更多同胞共享大陸機遇。重慶市臺協青委會主委楊京儒10歲便隨父母踏入山城。近年來,楊京儒將重慶獨特的風貌、深厚的文化底蘊制作成視頻在網絡上發布,深受海內外網友喜歡。她表示,未來將繼續用鏡頭記錄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讓更多人了解重慶,愛上重慶,留在重慶。
  來自臺北的洪子晉在參訪期間,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無限潛力。他說,重慶在智慧產業、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深度布局,當地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成熟的產業聚落,為創業青年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與豐富的合作機遇。與此同時,友好的政策環境讓臺灣青年可以在此扎根,將理想付諸實踐。他已萌生計劃,將重慶作為自己人生下一階段的發展舞臺。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