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4月24日訊 鄭州晚報報道:( 記者 紀宇 徐剛領 實習生 安華 喬治 )談起“中部崛起”,河南省長李成玉曾滿懷深情地說,中部六省同處華夏腹地,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各有所長。加強中部六省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取長補短、互利共贏,有利于發揮整體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省長表白
河南省省長李成玉:
河南生產總值佔中部地區的26.8%,佔全國的6.5%,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中部省份之首。在今後的發展中,我們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糧食、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進一步增強工業的整體競爭力,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加快城市化進程,力爭在促進中部崛起中發揮更大作用。
省長表白
安徽省省長王金山:
安徽作出了“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戰略部署,提出了“融入長三角,依靠高科技,開發兩流域,唱好‘黃’‘煤’戲”的新要求(即黃山旅遊資源,兩淮煤炭),力求通過發揮區位優勢、科教優勢、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鍛造安徽工業化新平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今天,中博會上的河南煤化工項目
我省對外發布的項目主要集中于突出河南省的優勢產業,重點圍繞汽車零部件、有色工業、裝備工業等先進制造業發布項目;發揮我省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優勢,大力推出農副產品加工等食品工業;發揮能源、資源優勢,重點推出一批煤化工項目。
擬上會簽約的外資大項目主要有: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香港協鑫公司、摹根斯坦利亞洲公司合作的中原煤化工項目,總投資額7億美元;汝陽渝龍能源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匯投資國際有限公司合作的30萬噸醋酸生產項目;擬上會簽約的內資大項目主要有永城市市政府與溫州亞太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面粉食品商貿城項目等。
昨天,“厚重”的豫商
中國最早有史書記載的商業活動,就是夏朝中期殷人“肇牽牛車而遠賈”,居住于今河南商丘的商始祖王亥帶領商族人用帛和牛當貨幣,在部落間進行交易。“商人”一詞即由此而得名。鄭州市還是中國商人建立的王朝“商”的都城。
歷史上豫商的代表人物,當數富過12代、經歷了400多年輝煌的鞏義康百萬家族。到清代中期,康氏家族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數計。“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世代相傳的“留余”祖訓所體現的“尚中庸、積蔭德、重家教”思想正是傳統豫商精神的精髓。
今天,中博會上的安徽旅遊業
此次中博會上,安徽將推介1692個項目,合計總投資720億美元。項目主要涉及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旅遊業、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農副產品加工、國有企業產權轉讓等八大類別。
大會期間,安徽將舉辦重大活動14場,各類專項活動39場,該省將牽頭組織“利用資本市場改組改造企業國際研討會暨安徽省省情說明會”。
昨天,“好儒”的徽商
徽商萌生于東晉,成長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後,到明朝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商界和晉商並舉的一支勁旅,到清朝中葉,徽商一躍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所謂“兩淮八總商,邑人恆佔其四”,尤其是在鹽茶業貿易方面,徽商獨執牛耳。康熙、乾隆年間,“鑽天洞地遍地徽”,“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徽商進入鼎盛時期,直到清末,徽商才開始走向沒落。
植根于厚實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在商業活動中大多自覺用儒學思想來規范自己的經營活動,講究義利之道,見利思義,以義取得利,講究誠信商德,不欺妄姦詐,貨真價實。
省長表白
山西省省長于幼軍:
希望把一個物華天寶、充滿魅力的山西,一個百業待興、商機遍地的山西,一個更加開放、走向世界的山西,一個蓄勢待飛、正在崛起的山西展示在中外客商的面前。
省長表白
湖北省省長羅清泉:
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著改革的力度,開放的程度和發展的速度。
今天,中博會上的山西煤業
除煤炭、鋼鐵、煉焦等傳統項目外,國企產權轉讓和動漫也將成為本屆中博會山西重點推介的新項目。一批聞名國內外的品牌企業和產品將參會,力推六大類產品,包括機電、不鏽鋼、化工、農產品、工藝與日用消費品和紡織服裝等。
中博會期間,山西代表團將分別舉辦項目對接、投資洽談、商品展銷、旅遊推介等專場活動。其間,山西還將與商務部共同主辦題為“能源發展國際合作研討會”的專題研討會,並進行省情推介說明。
昨天,票號通天下的晉商
明清兩代是晉商的鼎盛時期。其間,晉商曾稱雄國內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創中國歷史票號的山西票號商人,商路遙遠,匯通天下,曾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
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票號是由平遙李家獨資創辦的日升昌票號。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祁縣、太谷人群起倣效,形成了平遙幫、祁縣幫、太谷幫。祁太平三幫曾有一度“執全國金融界之牛耳”的美譽。當時全國51家大的票號中,山西商人開設有43家,晉中人開設了41家,而祁縣就開設了12家。
今天,中博會上的湖北汽車業
湖北精心篩選出了1340個招商項目,其中有240個專供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招商項目,120個推介湖北制造業、高科技術產業、汽車船舶制造業、紡織服裝業、化工業、現代服務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的重點項目,11個精心策劃個性對接的園區招商項目。
昨天,楚人重商的鄂商
鄂商的歷史,要從兩千多年前的楚國說起。先秦時期的楚國,有著繁華的都市,都市里面店鋪林立,楚國的富裕程度、商業發達程度超過吳越,而且商人在楚國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
一般的歷史記載中,“四民”為“士、農、工、商”。而在楚國,“四民”為“商、農、工、賈”。楚人以商為“四民”之首,反映了楚國對商業的重視,以及商賈在楚國有著特殊的地位。從“楚人重商”可見,鄂商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
從明清起,直至1949年,漢口逐漸發展成為一大商埠,成為包括湖北商人在內的各地商人活動的大舞臺。明清時,得江漢航運之利,兼居華夏腹地,漢口為中國四大名鎮之一,號稱“九省通衢”。
從遍布全國的湖廣會館或者兩湖會館,可以看出湖北商人走出去的歷史足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