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4月27日電(記者秦亞洲、梁鵬)26日,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鄭州舉行的第二屆中博會“萬商西進”高峰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認為中部各省都是資源大省,中部崛起的關鍵在于把中部各省的資源轉化為資本,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並就此提出了四點建議。
厲以寧說,中部各省都是資源豐富的大省,包括農業資源、礦產資源、人力資源等,但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把資源轉化為資本?“萬商西進”實際上代表著資本的西進,人才的西進,以及各種創新技術的西進,在促進中部崛起中應當充分發揮金融的促進作用。
建立“中部銀行”
厲以寧建議,中部各省應考慮聯合組建一個較大型的區域性商業銀行。雖然目前中部各省的城市都設有城市商業銀行,但是規模太小,應該把六省的一些資本聚在一起,特別是民間資本,組成一個“中部銀行”,這對緩解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和企業自主創新中資金不足等問題,帶動中部各省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他認為,區域性的商業銀行資本除中部各省的大型企業可以積極認股外,更應當吸納民間資本加入,包括有意投資于中部地區的沿海省市的民間資本,境外的投資機構也可以成為合作者。
對于組建區域性商業銀行可能會遇到的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厲以寧認為,中部城市商業銀行已經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中部各省也有較好的金融、財經院校,人才還可以從國內國外招聘引進,金融人才的供給問題並不大。
對于風險問題,厲以寧認為,目前大量的民間資本在體制外運行,將民間流資從“體外循環”引入“體內循環”,風險會減少而不會增大。而區域性商業銀行組建後,應當依靠建立健全有關的規章制度,嚴格按照規章制定來管理、核查,降低風險。
籌建中部產業投資基金
厲以寧說,目前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的啟動工作已經開始。去年底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在天津成立,標志著採用投資基金方式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的閘門已經打開,這對于中部各省的資源優勢到現實經濟優勢的轉化有著重要意義。
他認為,中部六省如果爭取建立一個類似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的中部產業投資基金,可以拓寬直接投融資的渠道,為中部各省的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以及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和企業發展起到有力的催動作用,也為民間資本向中部地區流動和參股開辟了新途徑。
加快發展創業投資業
創業投資(又稱風險投資)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投資方式。厲以寧認為,中部省份就如何發揮金融在中部地區資源優勢轉化方面的作用時,一定要把扶植和培育創業投資企業,包括按照修改後的《合夥企業法》建立的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歡迎、鼓勵外地的創業投資企業到中部各省選擇有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投資。中部各省在發展創業投資企業的同時,可以運用私募基金的方式,對未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股權進行投資。
進一步活躍農村金融
中部各省都是農業大省和人力資源大省,厲以寧認為,中部地區應當加緊農村的金融改革,活躍農村金融,這對于加快把中部的農業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向現實經濟優勢轉化有著重要作用。
農村金融發展滯後,難以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是中部省份面臨的共性問題,厲以寧建議中部省份應當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工作,比如建立更多的鄉鎮銀行,這對于滿足農民的小額貸款需求,活躍農村金融,促進農民增收、促進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民致富有著重要作用。
在中部地區,農村是一個極具潛力的龐大市場。厲以寧認為,農村金融狀況的改善、農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將會帶動整個中部地區面貌的變化,給中部省份提供一個巨大的內需市場,並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提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