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_“神州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
字號:
北京中心──船箭分離 8分鐘後準確入軌

  時間:2002-04-15 16:53    來源:     
 
 
    今晚,中國北京航天城。作為中國航天飛船的飛控中心、航天測試的神經中樞,這里擔負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任務的指揮調度、信息處理、監控顯示、分析和飛行控制等任務。 

    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指控大廳里,4塊面積為48平方米的巨幅液晶光閥大屏幕上,顯示著從酒泉載人航天發射場傳來的壯觀畫面:高大的發射塔架擁抱著乳白色的巨型運載火箭,火箭上端承載著中國航天的驕子———“神舟”三號飛船。標示著飛船飛行時間、北京時間、任務時間的大屏幕,不斷地跳躍著各種改裝控制數據。數百臺終端微機的顯示屏上,跳動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大廳里傳來的各測控站(船)洪亮、準確的報告聲此起彼伏,任務進程的緊張氣氛不斷加劇。 

    在今天的參試陣容中,30歲左右的年輕人佔80%,他們大都是1994年以後畢業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 

    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在這次任務中,中心主要擔負著試驗飛船遙測數據接收、處理和顯示,遙控指令和數據注入實施、軌道計算和確定,飛船返回控制監視和搜救指揮以及留軌艙的長期管理等任務。與“神舟”一號、“神舟”二號飛船試驗任務明顯不同的是,這次任務新增加的逃逸救生功能,是技術人員集智攻關、團結拼搏,最終攻克的一項新技術。“10、9、8、7、6……”揚聲器里傳來最後讀秒的報數聲,大廳里的氣氛越發緊張起來。“點火!”“起飛!” 

    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桔紅色的烈焰,托舉著“神舟”三號飛船拔地而起,直刺蒼穹,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亮點,最後消失在無窮的天際里。 

    就在飛船進入蒼穹的瞬間,描繪出我國西北地區版圖和火箭飛行理論曲線的大屏幕上隨即出現一個小小的紅色亮點,標示船箭實際飛行的曲線緩緩地向前延伸———“××發現目標!”“××跟蹤正常!”“××發現目標!”…… 

    來自地面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的測控數據源源不斷地匯集到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 

    船箭在上升段時,技術人員通過數據緊密監視著箭船飛行的情況。一旦飛船係統發生故障,他們將及時作出判斷,採取逃逸救生應急對策,確保飛船安全。 

    發射後約10分鐘,船箭分離。此時,坐在指揮臺前的一位年輕調度員果斷地發出了指令;隨即,遙測機房內一位年齡不足30歲的技術人員用鼠標點擊了發令鍵,向飛船發出了入軌指令。這是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向飛船發送的第一個極其關鍵的指令。從北京指控中心發出的指令,大約1秒鐘就可以到達飛船,飛船將按照相關指令執行相應的太空動作。 

    在軌道計算的機房里,科技人員正目不轉睛地監視、處理著計算機顯示屏上一行行流動的數字,手指在飛速地敲擊著鍵盤,計算著飛船實時軌道。船箭分離8分鐘時,軌道專家組綜合技術人員的計算結果,進行了軌道根數選優,得出了飛船入軌參數。 

    稍頃,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正式宣布:“神舟”三號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頓時,指控大廳里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據技術專家透露,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對飛船的實時軌道計算精度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此時,指控大廳大屏幕蔚藍色的背景下,相互交織、排列有序的飛船飛行曲線,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神舟”三號飛船倣佛一只牽在手中的風箏,正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中盡情地遨遊……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