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扁“演說”未改變臺灣民眾原有認知

時間:2004-05-25 08:57   來源:

  對于陳水扁5月20日在一片“質疑”聲中發表的“就職演說”,臺灣大學政治係的張麟徵教授在接受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記者採訪時指出,陳水扁的“演說”內容雖然辭藻華麗,充滿了各種“障眼法”,但在其本質上並沒有改變“臺獨”的基本立場。此外,臺灣民眾原有的“立場”和“認知”在其“演說”後也沒有改變。

  張麟徵教授指出,陳水扁的“5·20就職演說”內容雖然有很多的包裝,但其基調是沒有改變的,象他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列,把“(中國)臺灣”與中國並列等等表述,充分說明他的“臺獨”立場是沒有改變的。

  此外,張麟徵指出,而對于陳水扁的“就職演說”內容,臺灣民眾應該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而且,陳水扁也不是第一次講這些話,陳水扁已經做了四年的“總統”,他四年前的“就職演說”中所說的一些主張根本就沒有落實。特別是他選前做的一些事情造成了臺灣社會的“對立”和族群的“撕裂”,那選後他又說要彌補和彌合。言行不一是很明顯的。

  張麟徵對此分析說,基本上我認為投票支持陳水扁的當然就會相信他說的是真的,不支持他的人現在也不會相信他。

  他解釋說,其中投票支持陳水扁的人的“解讀”跟我們的若幹“解讀”是不同的。在“臺獨”基本教義派里頭,很多人曾經警告他說不要重提“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他現在果然沒有做,而且他還把“國統會”和“國統綱領”不廢而廢地虛化了,這些“臺獨”基本教義派應該說是很滿意的。所以對于他的“5·20就職演說”就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支持者恆支持,反對者恆反對”。

  張麟徵教授還進一步指出,在陳水扁的“臺獨”立場依然沒有改變的前提下,兩岸關係要想有所改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這一點上,陳水扁沒有做任何回應,因此很多問題都無從談起。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可能隨著陳水扁的一些試探性的動作,會使兩岸的關係變得更加嚴峻。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