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前左)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交換協議。新華社記者 袁滿攝
新華網臺中12月23日電(記者劉剛 陳斌華)海協會和海基會23日在臺中共同舉辦陸資赴臺投資座談會,邀請臺灣有關部門負責人、產業人士介紹陸資赴臺相關事宜,並與大陸企業代表交流座談。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座談會開始時表示,今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只有開展更緊密的經濟合作,讓資金、人流、物流、知識流等促進經濟發展的要素都充分流動起來,才能實現兩岸經濟共同繁榮。
陳雲林說,兩岸在資金流動過程中優勢互補,大陸企業的產品優勢加上臺灣企業的國際行銷優勢,可以形成大的實體一起走向世界。而且,兩岸企業也只有在這一過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他說,大陸在改革開放初期也曾有過“怕怕”的感覺,擔心民族工業受到外來衝擊而垮掉。但30年的實踐證明,我們的民族工業不但沒有衝垮,反而不斷壯大。“因此,不要害怕更有優勢的東西”。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座談會上說,投資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是互蒙其利的事情。過去20多年,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臺商投資功不可沒。但由於種種原因,臺灣直到今年6月30公佈相關規範和政策規定後,才開啟陸資來臺的門戶。由於初期開放的項目不多,加上對很多手續不熟悉,因此目前大陸來臺投資的項目並不多。他希望通過今天這樣的交流,大陸企業可以進一步了解臺灣發展的情況,有利於大陸企業來臺投資。
座談會由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和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主持。
鄭立中在致辭時指出,大陸資本赴臺投資是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兩岸經濟合作的客觀需要,將推動兩岸經濟形成互補互利的格局,促進臺灣經濟的繁榮,實現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兩岸達成共識以來,得到兩岸經濟界和兩岸同胞的肯定和歡迎,得到兩岸主管部門的支援和推動,也得到大陸企業界的積極響應。他說,兩岸經濟合作從過去20多年來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民間推動,變為兩岸有關部門能坐在一起共同規劃和指導,這是非常難得的。希望大家積極為大陸資本赴臺投資建言獻策,共商發展。
針對目前陸資來臺項目少、金額小的現狀,高孔廉表示,臺灣有關行政部門已決定進行有關討論,繼續第二階段的開放。座談會上,臺灣當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大陸近20家大企業的高管和專家,介紹了臺灣投資環境和陸資赴臺的流程。來自臺灣電子電腦及光電、車輛運輸、紡織成衣、商業服務等4個領域的代表,詳細說明瞭相關產業的現況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