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踏入9月份,一年一度的大閘蟹就要閃亮登場了。其實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吃大閘蟹便是上海灘的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情調。大閘蟹能夠給以文化人回憶。夕陽余暉里的湖上風光、閒情逸致、菊黃蟹紅……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紅色的蟹黃、白玉似的脂膏、潔白細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之上。
今年圍繞大閘蟹的話題有三個:公款消費減少,價格是否會下行;今年南方多雨,螃蟹長勢如何?中秋節比往年提前,大閘蟹能否如約而至?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由于氣候原因,今年大閘蟹上市時間將會有所延遲。預計今年陽澄湖大閘蟹9月23日前後開捕,而今年的中秋節是9月15號,也就是說,今年中秋節,大閘蟹可能要與大家爽約了,但是部分養殖戶還是會為了搶佔中秋市場而提前上市一批大閘蟹,但這批蟹的價格肯定將會高一些。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春夏季節的多雨以及三伏天內的連續高溫,的確給大閘蟹的養殖帶來了一些麻煩,今年大閘蟹的產量將有所減少,個頭也相對會偏小一些;而由于氣候原因,大閘蟹最後一次脫殼晚,脫完殼還需1個月才能長到最肥,所以預計10月10日前後是今年最佳吃蟹的季節。綜合因素分析表明,今年大閘蟹依然將會高開上市。
受公款消費減少的影響,近年來大閘蟹市場的銷售一直是不溫不火,預計今年市場銷售也不會有明顯的好轉,尤其是錯過了中秋節這個最佳的銷售旺季。而對于中秋節後大閘蟹市場的走勢,市場經銷商分析認為,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開捕時間錯過了中秋節這個銷售高峰,所以經銷商都感覺壓力很大,後期走勢普遍不被看好,而按照往年慣例,預計隨著9月中下旬各地大閘蟹的大規模上市,市場價格還是有所走低的,但由于大閘蟹受諸多因素影響“歉收”,將會使得市場銷售亂象加劇,價格混亂、質量不一的現象依然存在。
大家一提起大閘蟹,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陽澄湖大閘蟹,其實,每年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產量很少,很多地方的大閘蟹都濫竽充數是陽澄湖大閘蟹,也就是冒名者越來越多。據悉,陽澄湖大閘蟹年產量在2000噸左右,而全國大閘蟹的產量是70萬噸,而全國產量的一半又在江蘇。也就是說,陽澄湖大閘蟹很多時候是在與其地理位置相近的“兄弟蟹”競爭。
其實這種亂象還是緣于政府及行業並沒有對大閘蟹市場進行更加有力的規范,對大閘蟹的養殖標準也沒有相關規定。監管不到位一方面會導致市面上大閘蟹品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則會表現在價格存天壤之別。我想,消費者對于大閘蟹的認知不深也是導致亂象叢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其它大閘蟹產區的養殖戶還是要樹立和打響真正屬于自己的品牌,政府行業也要進行強化的監管,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這種魚目混珠亂象的繼續上演。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