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黑龍江九三墾區調減玉米近百萬畝

2016年04月26日 15:57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今年大面積退出“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玉米種植面積由去年的180萬畝縮減到今年的87萬畝,進一步實現轉方式調結構。

  九三墾區耕地面積402萬畝,處在黑龍江第四和第五積溫帶之間,正是農業部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中所指的“鐮刀彎”地區中的東北冷涼區,調減玉米成為今年農業工作的重點。

  九三墾區是傳統的豆麥產區,近年才開始種植玉米。管理局農機局長蔣明明說,九三墾區年有效積溫在1900到2200之間,無霜期97到120天,以前主要種植大豆和小麥。小麥種植幾乎無利,當地只是用來調茬,2006年德美亞等生長期短的玉米品種引進後,因效益好,玉米種植迅速發展,到2010年超過了百萬畝。

  蔣明明說,當地玉米坰產11噸以上,種1畝玉米的純效益超過300元,是當地收益最好的大田作物。但從銷路上看,80%都進了糧庫,如果沒有臨儲收購根本找不到銷路,必須退出種植。

  從去年秋天開始,九三管理局圍繞“九三不種玉米,種什麼?”“假如玉米退出保護價,九三怎麼辦?”“種完了怎麼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全局幹部職工以市場為導向,走出去找目標市場,解決“種什麼”的問題。

  大西江農場場長馬偉林告訴記者,玉米讓農場職工掙了幾年好錢。他們農場的玉米畝產1500到1600斤,去年價格每斤0.66到0.7元,每畝純效益320元以上,比種啥都強,但回過頭看,他們的玉米七成以上賣給了糧庫,玉米退出保護價後根本不能種。雖然去年秋起詊秋施肥都是按玉米進行的,玉米種子也訂完了,但根據今年的形勢,寧可承受損失也將玉米面積由14萬畝減少到6萬畝。

  壓縮“鐮刀彎”玉米後,九三墾區以“壓玉、增豆、擴經飼、提品質、突綠色、增效益”為原則,圍繞向優化糧經飼結構、優化品質結構、高效經濟作物、訂單農業、綠色有機等方向調整種植結構。大豆面積由160萬畝增加到227萬畝;種植青貯玉米和飼草26.5萬畝;設施蔬菜、雜糧雜豆由6萬畝增加到26.5萬畝。訂單面積由12.2萬畝增加到50萬畝。

  九三墾區還充分利用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護區的優勢,擴大大豆專用品種種植,落實面積40萬畝;全局75%以上的耕地實現綠色有機種植,綠色種植302萬畝,有機種植面積5000畝。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