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再雷本報記者楊丹丹
這幾天,安徽省定遠縣嚴橋鄉官東村小耿組的村民耿樹勳每天忙忙碌碌:既要拾掇育秧秧田,又要整理育秧軟盤,還要收拾育秧營養土……
老耿可是嚴橋鄉的“明星級”人物,說起他的機插秧技術,人人豎起大拇指。老耿曾代表嚴橋鄉參加由定遠縣政府主辦的“曲陽杯”機插秧大賽,第五屆、第六屆連續兩屆奪得第一名,向他拜師學藝學習機插秧技術的農機手絡繹不絕。
其實老耿以前對機插秧不了解,也是一個門外漢,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那也是“逼上梁山”:老耿今年已經70歲,兒子兒媳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也回不來幾次,還扔給他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孫子。家里還有20多畝地,雖然他和老伴起早貪黑,從早忙到晚,年年還是落在別人的後面。老耿是個愛琢磨的人,為了省時省力,他在嚴橋鄉第一個開始使用機插秧,但由于沒有技術,不僅沒有成功,還遭到了左鄰右舍的冷嘲熱諷,就連老伴也時不時地數落他幾句。
嚴橋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管仕臣聽說了這件事,便帶著農技站的農技人員主動上門找到了老耿,悉心指導他機插秧技術。一年下來,老耿由門外漢變成了土專家,機插秧不僅省工、省時、省力、還增產,種地再也不會累得直不起腰來了。
為了更好地做好技術指導,嚴橋鄉農技站把老耿列入了科技示范戶,幫著老耿到縣農機局購買了一臺先進的東洋牌手扶式插秧機,並辦理了國家農機補貼,幫助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在,三里五里的鄉親主動上門要求老耿幫助他們機插秧;有的外出務工人員,幹脆付費後請老耿幫他們代為育秧、栽插;與定遠縣相鄰的肥東縣有幾個糧食種植大戶直接聘請老耿常年作為他們的技術顧問,幫助他們發展機插秧。
管仕臣告訴記者,眼下農業生產形勢發生了變化,鄉農技站為了服務好廣大群眾,每一位農技人員都有聯係村、聯係10戶科技示范戶、幫扶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並逐步把大戶培養成群眾看得見的土專家,通過他們以點帶面去帶動輻射更多的人。
據悉,近幾年,通過像老耿這樣的能人帶動,嚴橋鄉小麥機條播和水稻機插秧等先進的種植技術採用面積逐年提高,一方面減輕了農民的體力勞動、節約了生產成本,另外一方面又增加了產量,提高了農民收入。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