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2016年04月12日 15:16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藏糧于地”,就是要抓住耕地保護這個根本,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加大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藏糧于技”,就是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問:《綱要》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請問如何推進?

  答:這幾年,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快速轉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顯著增多。我國農業產銷不對路問題日益顯現,農產品大路貨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賣難”“買難”並存。“十三五”時期,關鍵是適應農產品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做好加減法,增加高端有效供給,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推進農業供給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使生產更好地適應市場。當前,重點要抓好玉米、生豬、牛奶三個品種。

  一是調減玉米。由于連年豐收、需求下降,目前玉米庫存較多,需要適當調減。去年,農業部制定了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調減5000萬畝以上,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調減玉米,重點是種養結合、糧豆輪作,發展青貯玉米和青飼料等作物,把“糧倉”變為“糧倉”+“肉庫”+“奶罐”。

  二是穩定生豬。2015年4月份以來全國豬肉價格在經歷了三年低迷之後波動上行,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較大。預計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但不會出現暴漲,四季度價格會趨穩。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調整優化生豬區域布局,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促進生豬養殖綠色發展,保障有效供給,穩定市場價格,既讓老百姓吃得起,又讓養殖戶有錢賺。

  三是提升牛奶。“奶瓶子”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近年來,中國奶業加快發展,牛奶品質不斷提升。現在的問題是,市場對國產奶粉缺乏信心。今後我們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選育優良品種,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提質量、保安全、打品牌,恢復國人對國產乳業的信心。

  此外,要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十三五”,我們將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提檔升級,使城里人到農村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賞花摘果、體驗農耕文化成為一種時尚,讓產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農房變客房。

  問: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請問我國農產品質量狀況到底怎麼樣,新形勢下將採取哪些措施來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證人民群眾能吃上放心安全的農產品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實事求是地講,目前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是穩中向好的。同時,還存在不少風險隱患。一是經營主體小而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千家萬戶搞生產,千軍萬馬搞流通,加大了監管難度。二是消費方式增加了風險。中國人飲食講究“風味小吃花樣多、一年四季吃鮮活”,活雞、活豬、活魚長途販運,增大了潛在風險。

  客觀地講,現在出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是發展階段的集中反映。雖然不能做到零發生,但一定要堅持零容忍,即使有1%的問題,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千方百計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產出來”主要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實現生產源頭可控制;“管出來”主要是依法嚴管、全程監管,搭建監管信息平臺,建立追溯體係,實現“從田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問:近年來,農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也出現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綱要》提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請問“十三五”有什麼具體舉措?

  答:按照“綠色”發展的理念,“十三五”農業要加快補齊生態環境這塊短板,堅持“合理利用”與“保護治理”並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使繃得過緊的農業資源利用強度減下來,使農業污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要打好三場硬仗。

  一是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就是要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堅決把化肥、農藥的施用總量逐步減下來,把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利用起來。很多同志以為,農業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這種說法不夠準確。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于實際“污染量”。另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而且農業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綠色工廠。所以,對于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既要下大決心解決,也不能脫離實情、過度渲染。

  二是強化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重點是解決南方地區重金屬污染、東北黑土地退化、華北地下水超採等問題,促進農業生態修復。

  三是實行輪作休耕和退耕還林還草。從今年起,要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但這不是簡單棄耕,也不是撂荒,而是為了保護良田沃土,實現永續利用。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制定輪作休耕辦法。今年退耕還林還草1500萬畝,退的主要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這些陡坡地糧食產量很低,退出來後對全國的糧食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影響很小。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