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小海帶”成就大市場

2016年03月11日 15:35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受去年暖冬影響,我國沿海一些縣域養殖的海帶豐收卻不增產。然而,在這種市場氛圍中,福建省連江縣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卻是風景這邊獨好:產品供不應求,春節期間都在加班加點;一公斤熟幹調味海帶賣400元左右,相當于一噸水泥的價格……

  奧妙何在?動力何在?官塢海洋董事長林哲龍說:“最主要是靠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品種創新,還有就是適應市場需求,延伸產業鏈,先人一步佔領市場。”

  如今,依靠官塢海洋的帶動,昔日貧窮落後的小漁村官塢,早已變身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並成為全國最大的無公害海帶育苗基地,產量約佔國內市場的60%;去年,海帶產量20多萬噸,實現產值4億元,全村六成農戶養殖海帶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

  抓創新,高優又高產

  在我國,海帶原只生長在遼寧、山東等北方海域。上世紀50年代末,福建成功將海帶南移,本土養殖隨之興起。不過,在很長時間里,海帶都是海產中上不了檔次的“大路貨”,要麼作為普通海產品低價出售,要麼作為鮑魚、海參飼料。

  海帶的身價能否提升?創立于1995年的官塢海洋一直在探索。為了科技創新,官塢海洋舍得大手筆投入。2003年,他們建起養殖海帶苗育種場。為確保育苗成功,公司以年薪3萬元,外加技術咨詢費、股份的優厚待遇,聘請全省最有名的三名海帶育苗專家,當年育苗就獲得成功。再加上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省農科院等國內一流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官塢海產終于在海帶育苗技術上創出佳績。

  林哲龍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先後培育出“連雜1號、2號、3號、4號”海帶苗。其中,“連雜1號”還入選國家863計劃星火項目,並獲得2015年度國家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連雜1號、2號”海帶苗是國家農業部頒發認定的原良種。

  優良品種奠定了海帶養殖的高優、高產、高效。鮮海帶原來僅15-20厘米寬、畝產僅5-10噸、生長期僅7個月,現在最寬可達1.5米、最長可達8米,畝產可達20-30噸,生長期則長達10個月,出品率更高、營養成分更好,還實現早種植、早收成、早上市、晚成熟。

  以上因素疊加,使得“官塢產”海帶效益大為提升。使用官塢良種種出的海帶比傳統海帶每噸能多賣200-300元,每畝產值能增加5000-6000元。

  目前,官塢海帶苗約佔國內市場60%的份額。“過去,福建養殖海帶都得從遼寧、山東引進海帶苗,現在反過來,我們的海帶苗不僅向全國9個省供應,還有部分出口國外。”林哲龍自豪地說。

  精加工,延伸產業鏈

  在創新驅動的同時,官塢海洋從傳統海帶養殖的手工操作逐步過渡到機械化種植、收割、運輸、吊裝。“原來一家養殖戶只能種植3-5畝,現在可以種植幾十畝,形成家庭養殖場,投入產出比大大提高。”公司副總經理盧海濱說。

  除了科技創新、規模養殖,官塢海洋還在精加工上做文章,延伸產業鏈,大大提高海帶附加值,實現海帶從低端原料到高端產品的轉變。

  過去,海帶一般只做成淡幹、鹽漬海帶,現在,官塢海洋的產品已擴展到16個品類,可以做一席海帶美食宴。其中,創新品種熟幹調味海帶配有調味包,用開水泡5分鐘就可食用。如此一來,身價陡增。“一般來說,一噸幹海帶可賣1萬元,這種熟幹即食海帶一噸則可賣30萬元,而精加工成本並不高。”林哲龍說。

  在這一創新的基礎上,官塢海洋也革新海帶的包裝設計,推出小型即食包裝,輕便、易于攜帶,還可隨時衝泡。“這種即食海帶,目前只有官塢才能生產出來,作為伴手禮和旅遊產品很受市場歡迎。”林哲龍說。

  2015年12月,連江黃岐到馬祖的客運航線開通,環馬祖澳旅遊線路成為我省濱海旅遊重點線路之一,官塢是這條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借此機會,官塢正全力推進濱海旅遊新城建設,官塢海洋也打起文化旅遊牌,業務從純粹養殖擴展到海洋科普、休閒度假旅遊等,形成從養殖、加工到科普教育、觀光旅遊的全產業鏈。

  “我們的目標是,以後顧客到官塢來,不僅是買海帶、海參、鮑魚,還可認識海洋文化、體驗海上生活,休閒度假。這樣,官塢海洋不僅有水產養殖的收入,還有文化旅遊的收入,完成轉型升級的華麗蛻變。”林哲龍說。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