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院的大鵝,白花花的一片,4月17日,正在給鵝填食的張海民彎下腰,一群白鵝朝他“飛奔”而來,一邊爭著吃食,一邊“引吭高歌”,地上淩亂的鵝蛋,在張海民看來就是他擺脫貧困的“金蛋”。
張海民是青岡縣民政鎮沿河村貧困戶,去年底在當地繼東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幫扶下,500只種鵝在張海民家的院落里“安家”,現在種鵝數量已達到1100多只。
“今年預計能純收8萬元,明年爭口氣,就能甩掉窮帽子。”張海民成了綏化市發展草食畜牧業要脫貧的一個典型。
今年,綏化市以農牧業“主輔雙強”為方向,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穩定發展耗糧型畜牧業,重點建設優質肉牛、綠色奶源、寒地黑土生豬、優質大鵝基地,力爭建成7個萬頭肉牛養殖場、10個10萬只大鵝養殖場,拉動農民收入增長4%。
據介紹,近年來,針對當地糧多、草多、秸稈多的優勢,綏化市充分認識到作為農業地區,發展畜牧業的得天獨厚優勢,把畜牧業置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進行謀劃定位,列為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擺上突出位置,推進畜牧業升級發展,全市畜牧業增加值去年已佔整個農業增加值42.5%。
今年,綏化市將畜牧業特別是草食畜牧業作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拉動其它相關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的重要途徑,提出了農牧業以“主輔雙強”為方向,大力發展“兩牛一豬一禽”和特色養殖,優先發展草食畜牧業,推進糧變肉、草變乳過腹增值、過腹增收,加快由以耗糧型為主向草食畜牧業、耗糧型畜牧業並重轉變,畜牧業增加值佔農業比重今年力爭達到44%,“十三五”末達到50%,實現農牧業“主輔雙強”。
為實現農牧業“主輔雙強”,綏化市走優質高效牧業發展之路,抓住國家和省大力扶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機遇,立足地處世界公認的黑土帶、黃金玉米種植帶和黃金草食畜禽養殖帶,以及地域廣闊、土壤肥沃、氣候冷涼、環境優良的地域優勢和資源稟賦,以發展牛、羊、鵝等草食畜牧業,全面進行了區域布局,主要打造以西部五個草原縣(市)為重點的“草食畜牧業主產區”,以東部五個農業縣(市)區為重點的“草食畜牧業開發區”。
大力推行“規模養殖場+農戶”、“養殖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有效的合作方式,通過培養和鼓勵大莊園、貝因美、伊利、寶迪、雙匯北大荒等大企業建設或拉動大基地,打造養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生產經營實體,肇東伊利長青牧場、盛大種豬繁育中心等建設現代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打造高產、優質、高效示范基地,安達友誼牧場、望奎永勝肉雞等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形成以龍頭企業為牽動,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為引領,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場為主體,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三產融合新型經營實體。
走進安達市先源鄉友誼村友誼牧場。場長汪召軍告訴記者,他1994年底接任瀕臨倒閉的友誼牧場場長,先後牽頭組建了安達第一個村級奶牛專業協會、友誼奶牛合作社,並帶領合作社率先實施人畜分離示范,建設友誼現代奶牛養殖園區,進行奶牛集中飼養,實現了良種繁育、TMR全混日糧飼喂技術等一係列科學化養殖的轉變。
汪召軍說,友誼牧場新的目標是,要用三年時間將友誼村建成中國奶牛之鄉第一村,做黑龍江貝因美乳業最信得過的奶源基地,建設成具有一流水準的現代化觀光示范牧場。
綏化市突出草食畜牧業這個重點,持續推進發展耗糧型畜牧業向以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為主、穩定發展耗糧型畜牧業並重上調。圍繞安全綠色畜產品生產,重點打造以安達貝因美、肇東伊利等奶乳品加工企業為依托,在安達、肇東建設綠色奶源基地;以肇東大莊園等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和青岡海島和牛養殖場為依托,建設優質肉牛養殖基地;以肇東寶迪、望奎雙匯北大荒、青岡長林等生豬屠宰加工企業為依托,建設寒地黑土生豬基地;以肇東旭華、青岡宏熙、望奎眾鑫達等企業為依托,建設優質大鵝養殖基地。在飼養管理方式上,鼓勵引導分散、小規模生產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經營上轉變。到2020年,全市畜牧科技示范園區達到100個,建成投產現代化示范奶牛場建設單元50個,規模養殖場10000個,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以上。
同時,他們推廣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技術,擴大苜蓿、青貯玉米等優質高產飼料作物面積,做好秸稈青貯和氨化,提高秸稈的轉化利用率。主要推行綏化市裕達牧業、蘭西大輝牧業、明水綠野、肇東長青、青岡山東屯、北林晨農牧業等採用全混日糧飼喂技術飼養奶肉牛,肇東正邦福水、盛大、望奎隆泰、蘭西春宇、北林東邦等種豬場和肇東金都等蛋肉雞養殖場採用全價配合飼料技術飼養生豬和家禽,蘭西蘭勝草業、艾禾牧業、神農樂姆公司、安達蓬勃牧草公司等發展苜蓿等優質牧草和青黃貯飼料生產應用的模式做法。
新村鄉新村村山東屯荷斯坦奶牛繁育場是青岡縣奶牛高產攻關單位。該場現有牛舍8000平方米,擁有草原1500畝,耕地500畝。繁育場創始人孫秀清說,他是2005年前看到青岡縣得天獨厚的草原、青貯玉米優勢,經過研究論證,決定發展奶牛養殖。
養殖場全部飼養國內優良中國荷斯坦奶牛,使用美國進口優質凍精配種,常年飼喂全株青貯飼料、美國進口苜蓿等高能量飼料。目前,存欄奶牛近600頭,其中成母牛350頭,產奶母牛230頭,年產奶量2000噸,利潤202萬元。
孫秀清領著我們參觀繁育場頗為自豪。他告訴我們,繁育場2010年就被農業部確定為標準化示范牧場,帶動全縣建成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區14個,4000多戶農民養殖奶牛。
海倫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原野食品有限公司。4月18日,在企業的一間裝有巨大監測顯示屏的辦公室,董事長曹中軍正通過顯示屏查看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曹中軍介紹,這就是企業的有機黏玉米可追溯係統。
令曹中軍更得意的,不是這個率先在海倫建成的農產品可追溯係統,而是已成功閉合的小型循環農業。他介紹,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自建基地4000畝、與農戶共建基地8000畝。自建基地生產的黏玉米收完後,所產秸稈全部用作青儲飼料,用這些青儲飼料養殖肉牛四五百頭,這些肉牛產生的糞便,用酵素有機肥技術生產有機肥,這些有機肥,又全部施撒在自建的基地里,形成了一個循環農業閉合產業鏈。除此,企業還組建了肉牛養殖合作社,帶動155家養肉牛,養牛總量2000多頭。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