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北航90後團隊打造新一代農用無人機

2016年05月31日 16:15 來源:中青在線 字號:       轉發 打印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安靜時,它四腳觸地,像一只伺機待發的野獸;起飛時,它平穩可靠,飛舞在農田上方播撒農藥。與日本的頂級機器相比,這款專供農田播撒農藥使用的無人機,只花費10%的成本,就可實現70%的效果。

  這一幕像科幻電影里未來農場的模樣,實現者竟然是5個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學生。他們相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對飛行器的前沿探索中受到一篇論文的啟發,3年內設計出了大載重、長續航、低成本的工業級無人機,並創立了北京浩恆徵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此外,他們還獲得了創新工場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成了創新工場唯一投資的學生團隊。

  浩恆徵途創始人兼CEO初徵說:“我們深愛藍天,如果能夠結合所學所能,親手打造飛行器為國家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是值得驕傲一生的事業。”

  當技術碰見市場 造便宜好用的無人機

  2009年,初徵帶著航空航天的夢想,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他在這里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他們一起學習理論知識、一起動手實踐並且時時關注行業前沿。

  大三時,MIT(麻省理工學院)發布了一篇關于變距飛行器設計的論文,這是當時無人機領域最前沿的信息,文中的飛行器創新的結構和卓越的性能吸引了這群從小就喜歡搗鼓機械的大學生:我們能不能做出來試試?

  看文獻、買材料、動手做,他們把論文中的技術復原了。在當時還不算火爆的無人機市場環境下,這樣一款產品除了酷炫和好玩,還能有什麼應用?沒有市場又沒有研發經費,這些愛好者陷入了困境。

  轉眼初徵即將本科畢業,他響應團中央號召,遠赴新疆一個邊陲小鎮開展扶貧支教工作。在新疆,初徵第一次見到了廣闊無垠的農田。這是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從未見過的場面,機械化作業的農場一望無際,開車一個多小時都見不到邊。

  在這樣大規模的農場,播種、耕種已經實現機械化,只有播撒農藥還需要人力作業,既辛苦又沒有效率。無人機植保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環節,可以提升10倍以上的作業效率,降低一半操作成本,配合農業低空遙感等信息化技術手段,還可以實現對植被健康狀態的實時監測評估,實現精準作業,降低農藥施用量,提升附加值。

  雖然當地農場有人嘗試使用粗糙無人機做的植保機,但動力為電池在田間充電不易,一次飛行只能作業幾畝地,且價格昂貴。後來初徵又看到內地企業到新疆宣傳用汽油驅動的直升機,單次飛行可以作業幾十畝並且單畝作業成本低、能夠大幅提升農場經營效率,但動輒數十萬元的價格讓農場主難以接受。

  便宜又好用的飛機應該是什麼樣呢?使用汽油驅動,降低使用成本並且能夠維持四旋翼盡可能簡單的結構,降低機械和控制係統的成本。同時實現這兩者的紐帶正是他們做過的變距飛行器!這就是多旋翼植保飛行器的未來。

  像有人在腦子里打了一個響指,初徵一下子找到了未來技術的方向。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半夜打電話給團隊另一位創始人賈澤浩。把最有科技含量的東西和最接地氣的方向結合,技術找到了市場,這事兒可行!于是團隊將目光聚焦在植保無人機領域,不斷深入,歷時一年研發出最早的油動四旋翼結構的原理樣機。

  責任編輯:劉菁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