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麥收割期間的連陰雨,河南省部分地區小麥出現萌動(出芽前的狀態)多、不完善籽粒多等問題,難以達到入庫標準,一些區域出現了“賣糧難”的現象。然而,在另外一些區域,卻出現了搶購優質強筋小麥的熱浪。
朱長喜是汝州中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目前在汝州市的31個村設了收購點,專收強筋小麥品種“鄭麥366”。6月13日,他告訴記者:“已經收七八天了,每天收1500噸左右,收的價格也比市場價高一毛錢。農民種‘鄭麥366’根本不用發愁賣不出去。”他透露,收購的優質強筋小麥直接賣給了鄭州市的面粉加工企業。
在民權縣、永城市等地,優質強筋小麥“鄭麥7698”同樣受到市場追捧。這一品種在民權縣王莊寨鎮設有萬畝示范方,連片種植5萬多畝。在今年省科技廳組織的兩次實打測產驗收中,“鄭麥7698”畝產1300斤以上。
去年冬天小麥種植後,地處民權縣的商丘雙龍粉業就與負責種子供應的河南三河種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收購合同,承諾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這一區域連片種植的“鄭麥7698”。今年麥收完成後,兩家單位在民權縣王莊鎮很多村莊設置收購點,派出車輛直接將收購的糧食拉到面粉加工企業。
優質強筋小麥為什麼受到市場追捧?面粉加工企業相關人員坦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面粉的需求日益高端化和專用化,吃面包要專用面包粉,吃餃子要專用餃子粉。這些專用粉都需要優質強筋小麥,現在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目前,河南省種植“鄭麥7698”超過1000萬畝,種植“鄭麥366”超過600萬畝。與河南省8000多萬畝的小麥種植面積相比,優質強筋小麥的種植面積比例還不大,而且大多是小塊種植,收購時容易與其他非優質麥混雜到一起。
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許為鋼說,面粉生產企業必須確保糧食質量均勻,不能混雜,河南省有些優質小麥品種雖然種植量不小,但規模化種植不多,“碎片化”生產嚴重,做不到專種、專收、專儲、專賣,更加劇了優質麥的短缺。
許為鋼說,優質化是未來小麥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需要科技工作者培育出更多的高產優質麥品種,另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引導力度,引導農民規模化種植優質小麥,推動河南省優質小麥的種植再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