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生態農莊訪“牛倌”

2016年06月15日 15:53 來源:吉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涌泉村村民劉曉波白手起家,養牛10年。2015年,劉曉波與深圳一位客商達成協議,由雙方共同投資1.5億元,在黃河鎮涌泉村建設一處集黃牛良種繁育、肉牛育肥、生態養魚、果蔬、有機糧食、園林種植和休閒旅遊于一體的綠色生態循環山莊——華欣農莊,建設育肥牛舍10棟,基礎母牛繁育牛舍5棟,化糞池及配套污水處理係統,建設淡水養魚池2.5平方米,有機糧食種植園50萬平方米,果園1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潤1000萬元,稅收300萬元,常年安排剩余勞動力100多人,還可直接帶動當地100多戶農戶種植有機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每戶年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華欣農莊一期工程已經全部按計劃完工,二期工程2016年底前將全部完工。華欣農莊成了當地第一家無污染綠色生態農莊。

  記者來到涌泉村2組,見到了傳說中的養牛大王劉曉波。

  今年33歲的劉曉波是土生土長的涌泉村人。10年前,他選擇養牛創業,從集市買回10頭本地黃牛。可回家一過秤,牛的斤兩根本不是賣家承諾的重量。僅此一項,便讓他賠了3000多元錢。由此,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商場即戰場,處處有學問。從此,他每天清晨即起,來到牛棚,觀察牛飼喂前後的變化,估算斤兩,來回過稱重,以校正自己的眼力。經過3年鍥而不舍的實踐摸索,劉曉波練就一副火眼金睛,僅從外形體貌上估重,每頭牛誤差上下絕不超過5公斤。

  劉曉波還買來科技書籍,一邊學習一邊實踐,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向別人虛心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間他就掙了6萬元,嘗到了養牛的甜頭。2008年,他將養殖規模擴大到年可出欄黃牛500頭。然而,就在他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于養牛規模擴大,管理一時跟不上,加之趕上牛市滑坡、價格猛跌,當年虧損了10余萬元。劉曉波認識到,缺乏規模養殖知識、現代養殖技術跟不上、不懂市場經濟規律,不僅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更是將來發展的瓶頸問題。

  通過這次失敗,劉曉波認識到,要想牛養得好,不僅要提高養牛技術,還需要提高管理技能,于是他參加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公開選拔考試,並有幸被吉林工商學院農畜特產品專業錄取。2010年,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劉曉波籌資10萬元,重新啟動了養殖場。管理上來了,市場行情摸清了,為他的成功打下了基礎。當年,養殖場出欄黃牛近1000頭,收入達30余萬元,劉曉波成了村里有名的富裕戶。第二年,劉曉波再一次擴大養殖規模,多方籌集資金200萬元,建起華欣牛業養殖場。牛場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牛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年出欄黃牛達2000頭以上,年收入達上百萬元。

  “致富不能忘了鄉親,富了我一個不算啥,我要讓更多的村民走上這條致富路。等到農莊項目全部達產後,年可出欄肉牛6000頭以上,可產有機糧食4萬公斤、有機水果1.5萬公斤,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利潤1500萬元、稅收300萬元,可為200人提供就業崗位,以涌泉村為中心的周邊農戶每戶增收3000元以上。”劉曉波對記者說,他平時不論多忙,總是要抽出時間到養牛戶家中走一走、看一看,為他們答疑解惑、傳授技術。從飼料配制到放牧養殖,從防疫防病到犢牛護理,劉曉波把自己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傾襄相授。如今,同村的人都說:“有曉波帶著,養多少頭牛,我們都心里托底。”在劉曉波的帶動和幫助下,涌泉村現在已是遠近聞名的養牛專業村。據了解,劉曉波自2011年起每年拿出2萬元在黃河中學設立貧困學生扶助基金,如今扶助基金已達到10萬元,幾年來資助貧困學生18人。

  (姜忠孝 李及肅 王玉君)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