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懷朔鎮興聖公村的尚旺,是固陽一帶有名的“豬司令”。當年,他放著年薪30萬元的企業高管不幹,毅然辭職回到家鄉辦起了養殖場。尚旺說,他的夢想就是回村幫助鄉親脫貧致富,改變家鄉落後面貌。
短短的幾年下來,尚旺的哈農牧場野豬養殖園區已累計投資近600萬元,主體園區佔地約800畝,可容納500頭野豬,年循環生產野豬能力可達5000—10000頭,並成功帶動了一批農民養殖野豬。
1993年,尚旺從部隊退伍後來到廣州工作,到2006年,35歲的他已經能賺到30萬的年薪。看到南方發達的鄉鎮企業和農民富足的生活,尚旺就想起自己的家鄉。2006年春,他到雲南出差,意外發現了一個新的豬品種,這以後他處處留心,利用每次出差的空閒時間,去外地不同地區考察野豬養殖和市場情況。一年後,尚旺帶著埋藏在心底20多年的夢想,放棄那份高薪的工作,回老家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開始養殖野豬。
2007年,正好固陽全縣開始禁牧,尚旺決心抓住這一機遇。他向懷朔鎮領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鎮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就這樣,他第一次投入30萬元,開始建豬舍、買豬仔,籌建固陽縣第一家野豬養殖場。
為了更好地掌握養殖經驗和養殖技術,他購買了各類科學養野豬的書籍資料,並向當地獸醫、農牧部門的專家請教,自己刻苦鑽研,逐漸具備養野豬的能力。
可就在尚旺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的父母相繼去世,野豬場又出現了問題。固陽縣和懷朔鎮的領導知道這一情況後,多次來看望安慰尚旺,他們反復鼓勵他把野豬繼續養下去,並給了他2萬元的黨員幫扶金。
尚旺說,這2萬塊錢真是雪中送炭,是黨組織給他的救命錢,還有鄉親們對他的幫助,這才讓他有了今天。這樣,他拿定決心,不僅不放棄養殖而且要做大做強,來回報關心他的人們。
如今,當人們走進尚旺的哈農牧場野豬養殖園區,遠遠地就能聽到野豬圈舍通過大喇叭播放的嘹亮歌聲,這是他為野豬採取的聽音樂喂養法。飼料加工車間里,大型號的飼料加工機隆隆作響,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加工,有的在配置特種野豬飼料,有的在安裝家用彩色暖氣片……一頭頭野豬生活得很“愜意”。
尚旺先後完成了野豬養殖基地基礎建設,野豬的規模生產,並理順和擴大了銷售渠道,逐步走上了科學養殖、生態馴養、綠色環保的穩定發展之路。
通過這些年的努力,養殖園區已擁有一批雲南野豬、陜南野豬、長白山野豬、四川野豬等野豬種豬。他們實行“公司+園區+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與養殖戶簽訂野豬代養回收合同,明確了基本回收價格。
摘自《包頭日報》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