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吉林圖們:循環經濟“草長鶯飛”

2016年06月20日 13:46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轉發 打印

  枝椏柴、玉米秸稈、玉米……投入大機器,木醋液、木炭、焦油和玉米飼料等產品被提取出來。記者近日在吉林省圖們市採訪時發現,一種符合區域特色的循環經濟模式已經初具規模。

  轟一聲!隨著焦玉米從類似爆米花爐的設備中產出,龍泉農工貿循環經濟的最後一個環節宣告完成。

  在木片碳化過程中,企業提取到了木醋液,碳化後的木炭有的被售賣,有的被用做木醋液的催化劑。“產品賣錢,木醋液還田,用來發展玉米和中草藥種植等有機農業。沒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收獲後,又回到廠區進行精深加工。”龍泉農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南弘俊說。

  就在幾年前,這家公司還在因為產品附加值低、形不成產業規模而苦惱。南弘俊說:“想做點實事,卻有點‘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在圖們市政府的支持下,原本只是以加工中草藥浸膏、玉米須茶為生的公司開始拓展規模。

  橫向上,公司介入有機農業、人參加工和健康飲品制造等行業領域。2015年公司加工了30噸有機紅參,並且又引進了韓國最新的罐裝健康飲品生產線。

  “別看廠區不大,可很多設備都是‘寶貝’,”南弘俊說:“比如我們有去除農藥殘留的設備,生產飲料的車間還有無油空氣壓縮機和每分鐘裝瓶700只、國內領先的高速流水線。增加科技元素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縱向上,公司與當地農民簽訂協議,對農民種植中草藥提供技術指導,為種地農民免費提供木醋酸用于改良土壤,並用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農產品。

  “我的木醋酸產品已經免費給1100戶左右的農戶贈送了5年,等到這些農戶的第一批人參出來,企業和農戶都會獲得非常可觀的收益。” 南弘俊說。

  在南弘俊的帶動下,與企業合作農戶的平均收入去年同比增長了18%。到2016年年底,龍泉農工貿有限公司總產值將突破15億元,創利稅2億元以上。

  經過“循環”,圖們市如今已有超過200公頃的土地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全部依賴木醋液實現有機生產。農民腰包鼓了,企業品牌響了,社會、經濟和生態也實現了均衡發展。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