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寧夏:“插花移民”提高扶貧效率

2016年06月21日 15:55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 許 淩

  “我們村2143人,567戶。自2013年開始陸續從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幾個村搬遷到平羅縣靈沙鄉西靈村,共計26戶,如果沒有縣里這幾年的一係列改革,‘插花移民’是無法實現的”。石嘴山市平羅縣靈沙鄉西靈村村支書田生俊介紹說。

  何為“插花移民”?近年來,寧夏實施生態移民工程,決定用5年時間從西海固地區移民100萬,基本上是推行整村搬遷模式。“插花移民”有所不同,是將困難地區的居民分散安置到生產生活條件良好、閒置土地、宅基地比較多的村落。

  “我家搬到這個村就是住的田書記家的房子”,去年從西吉縣偏城鄉馬灣村搬遷過來的馬小平告訴記者。原來,田生俊在縣城里買了商品房,于2013年5月經過西吉、平羅兩個縣移民辦、鄉政府、村委會聯合批辦後,將自家的1.5畝宅基地的使用權證與5畝集體土地的使用證更名到馬小平名下。

  說起“插花移民”,石嘴山市委副書記蔣文齡說:“這‘花’不是隨便說‘插’就能‘插’的。平羅既有條件,更有基礎。”蔣文齡介紹說,自2012年起,平羅縣先後承擔了全國農村土地經營管理制度改革、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7項試點任務。

  近兩年,平羅縣在比全國各地提前兩年完成農村土地確權頒證改革的基礎上,2015年又開始創新性地嘗試在“三權”即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抵押貸款基礎上,探索完善了土地規范化流轉機制、產權抵押貸款及產權交易機制及建立農民產權自願有償轉讓機制。

  這一係列改革做到位了,才衍生出“插花移民”這種扶貧解困新模式。平羅縣委副書記毛精明說,近幾年,平羅在農村綜合改革領域往前多趟了幾步,以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永久不變和農民承包經營權長期不變為前提,以農民和移民自願為原則,實施“插花移民”工程。探索出一整套從確權到轉讓、再確權到再轉讓等一係列創新性制度交替保證和制約。

  截至去年底,平羅縣“插花移民”1300戶7956人。“有了規模,才有賬可算。”毛精明細細道來,與整村推進的移民搬遷模式相比,“插花移民”成功實現了“四下降兩提高”,即安置成本下降、生產成本下降、管理成本下降、服務成本下降及資源利用率提高、移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插花移民”降低安置成本。毛精明說,集中安置移民,除了新建住房還要建設水、電、路等一係列基礎設施,投資面廣、點多、量大,戶均投資達25萬元以上;而“插花”安置移民,只對收儲農村閒置房屋、圈舍、院落整治進行投資,每戶投資8萬元左右即可。再比如降低了生產成本。集中安置移民,必須開發配套相適應的土地,畝均投資3000元;“插花移民”,給移民分配的土地均為二等以上耕地,有當地農民為移民提供生產工具和技術指導,只要適當投入,精耕細作,移民收入就有大幅提升。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