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不窩糧”才能“不窩心”——江蘇多措並舉破解賣糧難

2016年06月29日 15:57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連綿陰雨,庫容緊張,等外糧多,價格難上去……2016年的夏糧收購,是一個煩惱的豐收和嚴峻的考驗。“糧食問題任何時候都是重中之重;糧農的利益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受損害!”江蘇省委、省政府領導一再強調。

  “糧”“農”二字重千鈞。江蘇省委、省政府把國家利益和群眾利益放在至高至上位置,多措並舉,力解糧農之困;有關部門和地方組織,盡最大可能,讓糧農多賣“舒心糧”。

  去庫存增倉容

  “魚米之鄉”的江蘇,糧食“12連增”。面對今年市場購銷不旺、倉容矛盾突出等新問題,江蘇有關部門和各級組織,創新工作和服務理念,開拓去庫存新途徑,力爭讓農民不窩糧。

  省政府為此要求,加大去庫存力度,力增夏糧收購倉容。省糧食局局長陳傑介紹,主要採取三個對策:創新實施獎勵銷售,優化儲備輪換方式,加快自營糧食銷售。

  省政府對庫存最低收購價糧食銷售出庫進行獎勵,市縣相應進行財政配套,加大最低收購價糧食銷售量。4月12日出臺獎勵政策後,全省最低收購價糧食共拍賣成交11.1億斤,佔全國同期成交量的83%。

  全國18個超百億斤產糧大市之一的鹽城市,連續8年超百億斤,是江蘇唯一的百億斤產糧大市。到2016年4月末,全市有空倉容10萬噸,僅佔收購量的1/12。全市9個縣(市、區)全部出臺政策,擠出財政資金支持糧食去庫存。阜寧縣在全市率先出臺政策,糧食去庫存給予每斤獎勵0.04元。5月10日一個交易日,鹽城市就成交了29962噸,超過今年一個季度的交易量,截至夏糧收購前,全市拍賣成交托市糧食20萬噸。

  優化儲備輪換方式,就是要加快儲備輪出,增加夏糧輪換收購倉容。夏糧收購持續時間短,集中上市量大,回旋余地小,為緩解夏糧收購倉容壓力,對地方儲備糧食通過適當延長架空期實施提前輪出。鹽城市糧食部門採取“拍、輪、移、租”多項舉措,對地方儲備糧食通過適當延長架空期實施提前輪出,5月底前全市輪出中央、省、市、縣儲備糧20多萬噸,國有糧食企業共租用社會企業的倉容近10萬噸,積極幫助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申請參與托市收購,先後上報兩批3個民營企業,可利用倉容4.5萬噸。全省輪出地方儲備115萬噸。

  為加快自營糧食銷售,省糧食局指導各地採取減免出庫費用、適當讓利等方式,積極組織開展省內外產銷合作,加快自營糧銷售出庫100多萬噸。建湖縣糧食部門採取敞開收購一批,預約收購一批,動員、組織收購一批的“三個一批”的辦法,加快自營糧食銷售。他們向農民承諾,合格糧敞開收,糧食部門不拒收一粒合格糧;他們做了一個預約收購“一卡通”,對全縣種糧大戶、糧食經紀人和家庭農場進行摸底登記,看看品質怎麼樣,建立電子檔案,實行預約收購。通過這些措施,多消化7萬余噸小麥。

  據統計,今年以來,江蘇全省糧食“去庫存”已達到275萬噸。此外,通過新建、騰並、搭建罩棚、租賃社會倉容等辦法,有效地緩解了倉容不足矛盾。

  確保托市收購

  高產量、高庫容、高進口,中國糧食的“三高”,給糧食的生產和經營都帶來巨大壓力,托市收購,困難頗大。“糧農的利益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受損害!”江蘇先後五次召開全省糧食局長、分管局長、民營企業會議,部署收購工作。

  省糧食局加強與中儲糧南京分公司、省農發行等相關部門的協調,共同研究做好夏糧收購工作。6月2日召開全省夏糧收購電視電話會議,6月3日全面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布設兩批委托收儲庫點共717個,敞開收購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糧食,穩定市場價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各地積極響應,落實到位。

  省、市、縣均建立了由糧食局牽頭、市農發行、中儲糧直屬單位參加的夏糧最低價收購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最低價收購中出現的問題。做好精準預約收購,做到有名冊、有預約、有通道、有專倉,全省對接產糧大戶17345戶。

  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宿遷立足最低價收購為主,符合最低價收購質量標準的小麥做到敞開收購、應收盡收,堅守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嚴防出現農民“賣糧難”。

  蘇州市嚴格執行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做到敞開收購,確保應收盡收。各收購庫點主動對接種糧大戶,採用提前送檢、預約收購的方式,堅持輪班分批作業,延長收購時間,烘幹機24小時歇人不歇機,盡最大可能減少農民損失。

  高郵市立足托市收購為主,符合托市收購質量標準的小麥做到敞開收購、應收盡收,堅守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嚴防出現農民“賣糧難”。截至6月25日,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已入庫小麥6.2萬噸,其中托市收購3.7萬噸。

  沛縣糧食局23家委托收儲庫點,在《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啟動後,按照“五要五不準”“十個不得”的要求,提供精準預約、上門服務。特別對種糧大戶,創新了“四有”服務模式,做到有名冊、有預約、有通道、有專倉。

  建湖縣做了一個糧食收購APP平臺,把今年所有的托市收購政策公布,同時公布參與所有托市收購的點、位置及負責人的聯係方式、國家的指價標準等,能夠監測到各個鎮上的收購場面,讓農民賣明白糧、放心糧、滿意糧。同時,把國家公布的糧食收購政策通過編成消息,在各個鄉鎮、種糧大戶、農民之間進行巡回宣傳。

  積極收購“等外糧”

  因氣候原因,江蘇去年小麥播期推遲,入春後又兩次遭遇“倒春寒”,在播種、抽穗、收獲等關鍵環節均遭遇持續陰雨天氣,局部地區赤霉病率和小麥水分較高,不完善粒較多,等外糧比重較大。部分糧食無法以最低收購價出售,無法進入糧庫,糧農損失較大。

  政府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糧農的損失?江蘇提出和實施三個舉措:即購即銷。協調省內外飼料和工業用糧企業,採取即購即銷的方式,直接對接種糧農民尤其是種植大戶,收購等外小麥用于加工生產。代購代儲。對資金和倉容不足的加工轉化企業,由國有糧食企業採取代購代保管的方式組織收購。指定收購。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等外麥收購銷售方案,指定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規范有序收購、分等分倉儲存銷售。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地制定了等外糧收購辦法,在指導幫助農民整理的基礎上,積極收購農民的等外小麥,確保農民的等外小麥有銷路,盡量緩解農民售糧困難,讓等外糧也能賣稱心。南通市主動聯係省內外大型飼料加工企業收購本地糧源,泰州市組織企業即購即銷並與廣東等銷區簽訂等外糧銷售合同,積極消化等外糧源。

  興化市是多年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自5月下旬以來,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夏糧呈現產量低、品質低、價格低、水分高的“三低一高”現象。興化市為此召集有60余人參加的全市烘幹企業負責人協調會,為幫助糧農減損提出扎實有效的舉措,目前已烘幹高水分糧3億斤。

  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努力,江蘇夏糧收購工作總體平穩推進。截至6月27日,全省累計入庫小麥75.05億斤,其中地方國有企業收購50.46億斤,最低價收購24.59億斤。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