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沈北新區3D稻田畫引領新農村發展

2016年07月11日 11:22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在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稻夢空間”景區200余畝的稻田里,農民用9種顏色的水稻種出17幅“3D稻田畫”。

  巨幅的大鬧天宮畫面舒展在寬闊的稻田上,微風拂過,一望無際的水稻秧苗綠波涌動,由秧苗構成的畫面更加栩栩如生。近日,總佔地面積200余畝的17幅巨幅3D稻田畫亮相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稻夢空間”景區,這些田里種出的“畫”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

  稻田畫起源于日本,當地農民通過在稻田中種植各種不同顏色的水稻來作畫。2011年初,作為休閒觀光農業的一種新嘗試,沈北新區開始籌建“稻田藝術畫”休閒觀光農業項目。此後,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前往觀賞。

  前幾天,記者來到有“中國稻田畫之鄉”美譽的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探訪農民們在稻田上“種”畫的過程和原理。

  在一幅線條清晰的3D稻田畫旁,經營“稻夢空間”景區的沈陽錫伯龍地創意農業總經理趙愛軍告訴記者,稻田畫以水稻種植技術為基礎,利用衛星定位技術,通過9種擁有不同顏色葉子的水稻,精心設計繪制而成,可呈現出立體、平面、鏤空、線條等4種不同風格的稻田畫。

  稻田畫受到遊客的歡迎,2015年景區遊客達12萬人次以上,旅遊收益超過500萬元,帶動就業達千余人。“稻田畫不止于旅遊”,趙愛軍告訴記者,“稻夢空間”稻田畫景區是現代創意農業的一個窗口,通過景區內的“農事學堂”項目中的割地、插秧、手工玉米脫粒等互動體驗活動,鼓勵人們走進田園體驗農民生活,為綠色農產品打開銷路,進而帶動綠色水稻的標準化種植,讓更多農民享受改革紅利,才是產業園最終的追求目標。

  去年,產業園通過創意農業推廣標準化種植綠色水稻,與600多戶農民簽訂了協議,由產業園提供稻種,農民按照標準要求種植的訂單綠色水稻達6000噸,帶動農民實現人均增收8000元。今年已經標準化種植綠色水稻達1.2萬畝,並計劃在5年內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

  在產業園“稻田工作室”里,記者見到了標準化種植稻田的管理軟件,通過航拍圖技術人員可隨時調取1.2萬畝土地的種植情況。趙愛軍說,產業園的新型種植體係,與傳統種糧大戶通過土地流轉集中耕種的方式不同,通過簽訂綠色水稻種植合同,要求農戶嚴格按照標準精心種植。

  據沈北旅遊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曉宇介紹,近年來沈北新區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步伐逐年加快,地方政府全面加大了創意農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創意農業豐富傳統鄉村旅遊,提供更加多樣的旅遊產品,打造旅遊農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新業態,帶動農業產品加工、服務業、交通運輸、建築、文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業高收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