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雲南:土地出效益 產業大變樣

2016年07月20日 14:40 來源:雲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積極探索石漠化地區中低產田地改造新模式,在興街鎮三光村片區、董馬片區,通過炸石壘埂、客土造地,在蒼涼亂石窩里造出了一片片有規模、石埂筆直、臺面平整的石山臺地,不僅增加了土地面積,改善了生產條件,而且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宜耕宜種的基本口糧田。通過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的持續推進,雲南省像西疇縣一樣使土地煥發新活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近日,記者從省水利廳中低改處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實際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投資32.8億元,完成改造面積263.21萬畝,完成下達年度任務目標300萬畝的87.7%。項目實施成效較為明顯,積極探索創造了鮮活的做法經驗,亮點示范效應和成效較為顯著。

  改善基礎設施 治理成效顯現

  近年來,全省各地突出水利建設重點,實行溝、渠、田、路綜合治理,產業發展、生態建設與水土治理相結合,工程措施和生物、農藝措施相配套,顯著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農業灌溉條件、土地耕作條件,實現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呈現亮點紛呈的美麗鄉村景象。

  截至目前,全省共實施小型水利工程8.62萬件,修建溝渠3246.04公里,鋪設管網2677.75公里,機耕路2526.25公里。如保山市騰衝市界頭鎮大營村建立了農業灌溉服務合作社,創新制度,保障了灌溉溝渠、取水壩頭、農村安全人飲工程、水庫、壩塘、河道及道路等基本農田水利建設設施的正常維修、維護,充分發揮了工程的長期綜合效益。

  重點培育產業 示范效應凸顯

  省水利廳負責人介紹,全省各地都按照產業結構調整到哪里,中低產田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推進到哪里的思路,扎實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向特色化、產業化、集約化、效益化轉變,實現改前改後不一樣、改後產業大變樣,實實在在地釋放了土地的產業效能。

  據了解,臨滄市完成了15.2萬畝以甘蔗、茶葉、烤煙、咖啡、澳洲堅果、特色蔬菜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基地改造,創建了耿馬華裕莊園、臨滄華葉莊園、鎮康縣哈里咖啡莊園、鳳慶縣洛黨蔬菜與畜牧循環農業示范莊園等一批農業莊園。昭通市在11縣區繼續打造示范樣板,逐步形成昭陽區蘋果標準示范園,魯甸和大關蔬菜種植,鹽津食用花卉產業示范園,巧家、永善、綏江和水富特色經濟林果等特色區域。

  土地產出效益 農民收入提高

  各地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中低產田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開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肥綜合配套措施應用推廣,大幅提高了土地產出率、水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項目區畝均增糧219公斤,畝均增收484元,中低產田改造成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有力保障。

  臨滄市雙江縣積極引進民營企業資金技術,實行土地流轉和承包形式,培植特色產業,由雲南榮康達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參與土地治理坡改梯建設茶莊園2000多畝,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到2016年建成標準化基地3000畝,生產加工精制烏龍茶30噸以上,實現生產總值800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群眾增收200萬元以上。麗江市永勝縣農戶把土地流轉給太陽谷果業有限公司作為濤源冰糖橙種植基地,公司把果樹分包到農戶家庭維護管理,按月按棵發放報酬,浮動工資每人每月按500元發放,當地農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兼顧家庭的同時,還有一定經濟收入。基地改造後冰糖橙單產由1100公斤提高到1230公斤,畝增產130公斤,增長11.8%,畝產值可達8610元,畝增910元,1500畝總產值1291.5萬元,新增收136.5萬元。

  據悉,6月初,省水利廳中低改處以省中低改辦名義下發了《雲南省中低產田地改造綜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建立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庫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上,迅速開展項目梳理、篩選、入庫工作。截至目前,各地項目入庫工作已基本完成。《雲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庫》的匯總工作預計可以按計劃在9月底前完成。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