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寧夏推廣綠色種植 迎接金色豐收

2016年10月19日 09:30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今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農墾集團大面積推廣綠色高效種植模式,通過在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示范區集成應用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無人機航化植保作業、噴灌高壓泵式噴藥等技術措施,實現高產,增收,節支,節肥的良好效果。

  據最新調查顯示,全集團30.9萬畝玉米,較常規種植可實現節水50%以上,節肥30%以上,農藥、肥料利用率提高10%左右;預計滴灌玉米平均畝產達到1000公斤左右,較常規種植玉米每畝增產170公斤,增產率20%。噴灌玉米達到900公斤左右,較常規種植玉米每畝增產70公斤,增產率8%。在水稻生產上,該集團建立綠色高效示范區8.6萬畝,建立核心示范區31個。預計通過集成水稻優質高產輕簡化栽培技術(水稻播後上水旱直播技術、水稻保墑旱直播技術、水稻催芽撒播栽培技術)、精量穴播技術、秸稈還田技術、一次性施肥技術、無人機航化作業等技術措施,較常規種植可實現節約種子20%以上,節肥10%以,上農藥利用率提高10%左右,較常規種植增產10%左右。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農墾集團在糧食生產中從過去注重追求面積和規模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根據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變化,合理確定產業規模和結構,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提高產品競爭力;積極推動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引領、體制機制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上來,補短板、降成本,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新技術新品種引進示范、高效節水灌溉施肥等綜合措施,大大減少了化肥農藥投入和農業灌溉用水,水稻、玉米產量和品質得到提高,降低了種植成本、增加了收入。

  據了解,今年,寧夏農墾在全墾區推進開展玉米綠色高效模式攻關,著重突出良種良法配套措施先行、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技術先行、安全投入品及物理技術先行、信息技術先行等“四個先行”。長山頭、平吉堡、簡泉等農場建立玉米滴灌高效節水及水肥一體化示范區3個,圍繞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效能提升等方面,示范推廣糧飼兼用型玉米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中心支軸式噴灌條件下引(楊)黃灌區玉米水肥藥一體化栽培管理技術三種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創建綠色高效模式面積17.6萬畝;通過採用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方面主要集成氣吸式精量播種鋪管一體機、“幹播濕出”技術、測墑灌溉技術、精準施肥技術、寬窄行合理密植技術、GPS導航無人化機播作業技術等。在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下玉米灌水量節水60%左右,每畝節約水費20∼30元。實現控氮、減磷、補鉀,每畝可節約肥料成本24∼31元。滴灌模式下條田無需打埂可節約耕地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節約打埂、灌水、追肥、人工。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