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石林臺創園:領跑農旅生活范

2017年07月11日 來源:中國青年網

  本報記者 羅蓉嬋/文 通訊員 陳戀/圖

  近段時間,許多昆明市民周末就全家驅車到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簡稱臺創園)度假。因為,萬家歡藍莓莊園的藍莓熟了、雲煙印象煙莊和耀奇香草谷的花艷了、琵琶莊園的果子挂滿枝頭……

  把臺灣精細化、生態化理念結合石林民族及田園文化,短短幾年,臺創園已經發展成為昆明乃至雲南縣域經濟版圖上的"新坐標",一個"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CBD,正領跑"現代農業+旅遊養生"的時尚生活范。

  科技驅動 以園聚產以產興園

  臺創園是2008年12月經國臺辦、農業部批準設立的全國第11個臺灣農民創業園,也是雲南省唯一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園區位于石林縣西北部,距昆明主城78公里,總面積20萬畝,規劃區5.4萬畝,輻射區14.6萬畝。

  臺創園以現代農業、生物科技、觀光農業、文化創意為主導,"園中園"、"區中園"、"一園多區"的發展模式,讓臺創園有了百步不同景,小處大文章的意味深長。

  2008年12月入駐臺創園的石林錦苑花卉產業園,佔地3000畝,半透明的大棚透出花的嬌美,紅的、黃的、白的、橙的,艷麗如斯。不要小看每一朵花,在花農眼里,鮮花的種植是高科技行業,從棚到花都有科技支撐--溫室大棚的棚頂由一塊塊小單元構成,均可自動開合,溫室內遍布智能控制係統,溫度是自動調節,這些都為了鮮花生長保持最佳狀態。再說花,每枝花都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再平常不過的玫瑰種別,背後也是花卉研發能力的體現。在石林錦苑花卉產業園,園區種植自主知識產權的鮮花品種有23個,引進國外品種玫瑰207個、非洲菊71個、康乃馨28個。園區還與日本麒麟公司、法國戴爾巴德公司、中國農科院、雲南省農科院簽訂了發展合作協議,日產鮮切花20余萬枝。

  在雲煙印象科技園,通過綜合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成果,優化推廣間作、輪作模式,紅雲紅河品牌聯合臺企、科研機構合力打造以科技為先導,集科、教、貿、遊、購于一體的現代休閒特色農業觀光園區。目前這里種植1000多畝有機烤煙和特色花卉,建成了現代化的科普展示中心。

  來到雲南雨生紅球藻產業化示范基地,陽光照射下一排排由特制玻璃做成的密閉管道式微藻光生物反應器透出或青或棕的色調,里面成顆粒狀的雨生紅球藻隨著玻璃管里流動的水不停奔跑。沐浴石林充裕的陽光一段時間後,雨生紅球藻逐漸成熟,可以提純加工了。該項目以新型微藻光生物反應器技術為基礎,創新雨生紅球藻規模化生產工藝,打造了一條完整的規模化蝦青素生產鏈。

  依托石林氣候、旅遊資源、阿詩瑪文化、交通區位四大優勢,通過引進先進理念、設備技術、資金和人才,自2009年6月正式啟動園區開發建設以來,臺創園"以園聚產、以產興園",實現快速發展。現已入駐企業49家,其中,臺資企業8家、投資億元以上企業9家、投產項目14個,協議投資額達65億元,年產值達5億元以上。

  農旅融合 農業全產業鏈綻放

  在臺創園放目四望,原來的荒山已經鬱鬱蔥蔥,桃花林、藍莓園、熏衣草園讓人目不暇接。以生態農業為基,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民族村落為形,觀光、休閒、度假、商務等一體化打造,這里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已形成規模和效應。

  萬家歡生態園近來很火爆。從夏季開始,萬家歡生態園進入了"歡聚模式"。白天在果園里可以提著籃子採摘黃梨、油桃、楊梅,還有這里的明星產品--藍莓。到了晚上,大家圍著篝火歌舞、燒烤,5600余畝的生態果園,成為城里人周末休閒旅遊的心頭好。

  杏林,乃中醫學界的代稱。千畝"杏林大觀園",正是由昆明聖火藥業集團在臺創園精心打造的中醫中藥養生綜合項目。企業發揮中醫中藥方面的優勢,以民間故事為創意淵源,建成傳統醫藥文化展示、古鎮風華、養生養老、園藝景觀、高科技農業技術示范、藥用實驗動物飼養園六大功能板塊,將成為民族醫藥文化觀賞地,中醫藥科普教育園,養生養老中心以及珍稀藥材立體栽培示范基地。這里同樣遊客爆棚,好評如潮。

  還有一年四季可以採摘新鮮葡萄的愛博欣葡萄莊園、雲南首家非洲犀牛馴化基地等等,臺創園相關負責人說,籌建園區之前,規劃區還是一片貧瘠的高原紅土地,通過9年的"艱苦創園",這里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先後獲得"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國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區"等稱號。2016年,臺創園入園遊客達到61萬人次。

  如今,海峽兩岸的創業者也紛至沓來,共建美麗田園。這里成為滇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做出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