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臺灣休閒農業探訪:小漁村的“腦筋大轉彎”

2011年11月17日 16:08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歷史越老生意越好

  牽罟是臺灣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具體說,就是利用魚群密集靠岸的習性,以小船將漁網放置海中,兩端固定在岸邊,圍住魚群後,由岸上的人協力拉網上岸。這種傳統捕魚方式需要團結協作,是當地共同的歷史記憶。

  在漁業沒落後,牽罟被轉化成當地特有的民俗活動。港邊社區將牽罟文物設計成紀念品,並推出牽罟舞蹈劇、腰操拔河比賽等活動,將牽罟的文化歷史“榨幹用盡”。每年4月至9月,社區居民組成“牽罟團隊”不僅向外地遊客住宿和風味餐等服務,舉行的“牽罟活動”讓遊客體驗了別樣的海洋文化,也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說,每次牽罟活動都吸引很多人參與,出海掌舵、劃槳,扛漁網,拉罟索(繩),海螺一吹響,“無尾港找不到一個閒人”。

  品牌打響,遊客來了,“阿嬤的灶腳”又冒出了裊裊炊煙。這個昔時農家的廚房,有古灶和大鍋,還有阿嬤現場示范制作手工米苔目和草籽粿。鍋灶上的水汽彌漫著溫馨懷舊的氣息,品嘗現做的各式小點,能咀嚼出這個海邊鄉村的過往和風味。(本報駐臺記者 張維東 文/圖)

[責任編輯:馬迪]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