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當文化展”在臺灣金門展出
“泰山石敢當文化展”在金門舉行。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金門訊 11月24日下午,“泰山石敢當文化展”在金門縣歷史民俗博物館開幕。山東省臺辦主任、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張雪燕率領的山東省文化交流團和濟南、泰安市經濟文化交流團組出席開幕活動。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姜宜君,金門縣議會秘書長李增財、縣政府觀光處處長陳美齡、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和臺灣國畫大師李沃源、薇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麗娜等近200余名各界人士出席開幕活動。
吳成典在致辭時表示,對山東省文化交流團能夠來金門舉辦這次展覽感到非常榮幸。山東有石敢當的習俗,金門也有石敢當,大街小巷石頭上刻的石敢當三個字也是起源于山東泰山,金門有個魯王墓,也是在山東被冊封的,金門田浦城隍廟也來自于山東。這一點一滴告訴大家,山東與金門關係非比尋常。金門是個小地方,但是大陸從來沒有以小視之,而是非常重視與金門的往來。希望今後山東與金門實現方方面面的對接,攜手合作推動兩岸向和平的方向發展,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張雪燕表示,山東和金門雖遠隔千里,但卻淵源深厚。金門有“海濱鄒魯”之稱,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在金門深入人心,金門和山東的交流往來也非常密切。泰山石敢當和金門風獅爺都起源于中華民族“靈石鎮宅”的民俗傳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的戰地文化也是現在的和平文化,希望兩岸之間的戰爭歷史永遠不會重演,也希望能通過這次展覽為金門的朋友打開一扇認識山東的大門,進一步加強泰山的石敢當與金門的風獅爺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在開幕活動中,泰安市泰山石敢當研究院院長房慶安向來賓介紹了“泰山石敢當”的出現、傳播與分布、演變、傳承與弘揚的發展歷史。他說,“泰山石敢當”影響深遠,傳播廣泛,具有辟邪厭殃、祈福平安的精神內涵,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民俗信仰,也是泰山文化的重要內容。為保護和傳承這一種古老的民間信仰習俗,2006年5月,"泰山石敢當習俗"被列入經國務院批準由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閩南和臺灣大部分地區也有石敢當,金門、澎湖分布較多,有各種形質的,與當地的風獅爺文化習俗相得益彰。因為“石敢當”的存在,也證明了澎湖是中國的歷史源流,也是祖國大陸與臺灣地區文化一脈的傳承與衍化。
本次展覽,山東主辦方帶來了泰安市泰山石敢當研究院制作的精品展版60幅展出,內容分為“泰山石敢當的出現”,“泰山石敢當的傳播與分布”,“泰山石敢當的演變”,“泰山石敢當的傳承與弘揚”四個板塊,較詳細地介紹了泰山石敢當文化。其精美的展板設計、絢麗逼真的畫面驚艷整個展館,讓觀眾流連忘返。
“海峽兩岸,情重泰山”,此次展覽還同時展出了泰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帶來的“海峽兩岸泰山石敢當書畫長卷”部分作品,包括“大陸卷”和“臺灣卷”,約100米,作者有上至百歲的老藝術家,下至天真爛漫的孩童,是代表兩岸民眾智慧的一件書畫傑作,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具有泰安旅遊文化特色和寓意著鎮宅、納福、辟邪、招財等象徵作用的桃木劍等工藝品也在現場展出,吸引了觀眾,受到稱讚與好評。
此次活動由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與臺灣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金門縣政府共同舉辦的。山東省臺辦副主任曹曉武、濟南市臺辦主任李兆兵、泰安市臺辦主任劉衛東、濱州市臺辦主任魏世海、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王新力等出席開幕活動。
觀展後許多觀眾在展館留言薄上寫出自己的心聲,紛紛表示對中華傳統文化感到震撼、自豪。有些觀眾是從臺北、雲林、苗栗等地特意前來參加,展覽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展覽現場還擺放了“好客山東”、“中華泰山”等介紹山東旅遊路線、景點的折頁和圖書供觀眾取閱。
據悉,此次“泰山石敢當文化展”原計劃將在金門展出一周,至11月30日結束。根據金門社會各界要求,展覽將延長到12月18日結束。(中國臺灣網、山東省臺辦、泰安市臺辦聯合報道)
“泰山石敢當文化展”在金門舉行。
“泰山石敢當文化展”在金門舉行。(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