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精彩回顧 | 臺灣企業  | 專家專訪 |  亞洲經濟新機會 | 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國與印度能源合作成為關注焦點
 
 
  來源:      日期:2006-04-25 18:21

 

  提問: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中國最近這幾年進口印度鐵礦越來越多,已經連續兩年印度鐵礦成為中國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國,中國企業一直意圖與印度的工礦企業達成雙方長期的互惠規范的合作機制,但是到目前為止,從印度鐵礦的價格、品質還不能完全令人滿意。印度工商聯合會能不能在這方面發揮一些積極的作用,促使印度的工礦企業和中國企業就兩國的鐵礦沙經營當中形成規范的價格機制,保證進口鐵礦品質的穩定,以促使兩國鐵礦貿易的健康發展。

  阿米特·密特拉:您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及時傳遞到演講者的耳中,印度的商會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來推動中印之間的合作,進口鐵礦石等等方面的問題。鐵礦石的進口佔中印貿易合作的65%,但這不是一個長期能夠維持下去的合作方式。如果進一步發展合作關係,就需要把它的合作領域更加多樣化。印度現在是一個日益成長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商,還有一些精密化工。我們還有一些藥品、生物技術、服務、IT、產業以及娛樂業、動畫、電影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進行合作的領域。印度是娛樂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在我們看來我們應當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推動兩國的經濟發展,僅僅出口鐵礦石可以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並不是可持續的方式。我們應該同中國繼續努力,在今後的五年里使我們的貿易更加平衡,更加持續,也與國際標準相符合。
  
  Vinay KWATRA:我完全同意剛才主席所說的那些,我們要使雙邊合作更加多樣化,鐵礦石的問題,上個月中印兩國商務部長會見討論到這個問題,我們也談到要擴大雙邊合作的內容。您談到的是一種商業行為,是一些交易。很多鐵礦石都是進口到香港和澳門,再轉入到大陸。鐵礦石的品質完全是一個商業行為,兩個商務部長都同意要建立企業之間的直接合作,在一些關鍵領域的合作,比如進行冶金方面的合作。


  阿米特·密特拉:很快有一個西安的企業代表團將會到印度去,在西安的代表團去的時候也提到這樣的問題。


  提問:我來自印度,我們談的是潛力和互補性。中國和印度將成為能源的主要使用者,大家都知道能源的供應是非常有限的。也許在能源方面雙方可以進行合作,如果是的話,究竟應該如何進行合作?


  阿米特·密特拉:印度和中國在尼日利亞競爭非常激烈,在尼日利亞爭奪一些能源的時候競爭非常激烈,最後中國獲勝了。但是中國和印度是否在世界上直接競爭呢?不是中國得到礦田就是印度得到。在敘利亞中國也有一個合作夥伴,在敘利亞和中國建立一個合資公司,今後一個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中印兩個能源消耗大國共同合作開發能源。在今後隨著合作的發展,我們會成為能源利用的夥伴。

  Vinay KWATRA:當我們的官員訪問中國的時候簽署了政府間的諒解備忘錄,同發改委的馬凱主任簽署的。我們能源的合作應該關注氫能源,事實上這個領域的合作一直在進展。比如在蘇丹我們在過去的六到七年都有很好的合作,最近的例子在敘利亞中印之間的合作,的確我們在一些地方進行的競爭可能有一方獲勝了,但是在其它地方也共同獲得這些資源。我們需要增進相互的理解,如果在爭奪商業合同之前能夠雙方先坐下來談一下,了解一下對方的想法,可能就能夠避免惡性競爭,而是共同開發資源。雙方政府都很重視這方面的內容,也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

  阿米特·密特拉:還有一個領域是生物領域,中國有很多的幹燥地區,並不種任何農產品。印度開發的技術可以生產生物柴油,我們可以制造酒精能源。在巴西這種技術運用非常廣泛,如果我們考慮在這方面進行合作,企業家之間進行生物領域的合作,這將會是具有長遠好處的領域。

  麥睿彬:似乎在我們看來中國和印度都會成為能源的消費大國,的確世界上能源需求的增加很多都是來自中國和印度。但另外一個合作領域可能是節能,我們看看整個世界能源節約做得最好的是日本。日本的產出和能源的比是中國的十倍,也是美國的四倍。印度的能源產出比和中國的能源產出比是差不多的。在許多人看來,要獲得能源的話一定要競爭。有時候中國和印度可以共同來競標,同時也應該共同努力,進行能源節能的合作,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酒精燃料,同樣包括太陽能等等。

  阿米特·密特拉:印度如果在節能方面做得很好的話,可以節約40%的能源。因此我們不需要再進口40%的能源,只要通過節能就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個人認為,在生產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競爭的情況,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兩國之間加深理解,加深交流,這種競爭的情況就會被緩解。他們可以共同開發國際市場,同時也可以共同努力減少對原材料的消費。正像剛才幾位代表談到的,根據今年中國提出的十一五發展規劃,我們的GDP將會繼續保持9%左右的增長率,也許更高,但是它的前提條件是原材料的消耗要減少20%左右。關于能源問題,我們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合作,同樣也和印度在合作,我們已經在敘利亞和其它國家有合作的項目。也許我們可以共同開發一種非傳統的新型能源,比如說太陽能、風能或者其它的生物能源等等。的確我們同印度有很多的合作,如果我們能夠加深相互理解,就能夠緩解競爭的局面。

  提問:中國的金融業發展非常迅猛,金融全球化也是國際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中國的匯率利率改革正在向市場化邁進。請問麥睿彬,花旗銀行有沒有並購內地銀行的計劃?如果有並購內地銀行的計劃,還存在哪些制度性或者是法律上的障礙?如果並購成功的話,經營管理模式會發生哪些改變?對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會不會提出挑戰?

  麥睿彬:我們不會就並購的計劃發表任何意見,今天也不會跟大家談任何具體的計劃,也許明天會說,但今天不會說。你的問題是關于中國金融體係的改變,我們也的確研究了很久。花旗集團作為全球的金融集團,我們在一百多個國家都有業務,我們對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非常有信心,覺得中國的金融改革步伐邁得很快,改革的方式也是非常明智的。銀監會、證監會的措施也是非常有效的,還有央行的措施。我們認為中國的金融服務和五年前、十年前相比更加有效,也為銀行提供更多的機遇。我們在中國現在有兩千名員工,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員工的隊伍,適應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同時我們也希望獲得更多的客戶。現在中國的客戶有這麼多的選擇,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五年之前選擇就沒有這麼多,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款、住房貸款等等。現在有了很多積極的變化,我們感到非常滿意,花旗集團願意繼續積極參與到中國市場,通過各種方式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的改善發揮積極的作用。

  王錦珍:他剛才沒有說花旗銀行在中國境內銀行有所投資,根據中國的規定,我們歡迎在中國中資銀行里面的外國投資者。你也可以看到有一些限制,但是外國投資不許超過25%,而且對于單獨一家銀行來說應該少于20%。你可以看到,中國的銀行業發展是有自己的要求。對于中國的銀行管理也應該有所改善,對于中國銀行可以提供的金融產品也是有幫助的。 

(來源:騰訊財經)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