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精彩回顧 | 臺灣企業  | 專家專訪 |  亞洲經濟新機會 | 區域經濟一體化
 
 
分會4:國際能源市場走勢 〔實錄〕
 
 
  來源:      日期:2006-04-26 10:35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澳洲的代表,很高興與中國能源行業的權威和精英共同探討能源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今天演講嘉賓包括政府領導權威和商務精英,廣東省副省長 、波頓咨詢公司顧問戴瑞·霍頓先生、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袁懋振先生、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總裁魏家福先生,還有這次能源分會澳德賽能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滾唐·沃特先生。下面請允許我為大家隆重介紹澳大利亞教育和科技部部長朱麗·比肖璞。

  朱麗·比肖璞:大家好,我非常高興為這次專題討論開幕,今天上午我也參加了一個會,就是為什麼WTO的多哈發展必須要成功。今天下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國際能源市場的走勢,這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我們希望能夠在午飯之後的論壇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和能源。霍克先生是澳大利亞前總統,我們非常高興他今天能夠參會。我祝賀澳德賽能源公司來主辦這次會議,因為澳德賽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獨立的遊戲公司,也是澳大利亞前十大公司之一,而且它的總部也正好設在我的家鄉,因此我們也是很好的朋友,給大家介紹澳德賽的總裁唐·沃特先生。

  澳大利亞對北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能源供應方,我們的天然氣對外出口會從下個月開始。這樣使澳大利亞在今後每年增加10億美元的能源出口,最近澳中兩國簽署了核電協議,這樣使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油進口的一個供應商。同時,對整個的北亞地區都是如此。現在實際上我們這個地方和我的家鄉時間是一樣的,我們的經驗非常豐富,也是一個競爭力安全、非常可靠的一個。從89年之後,澳大利亞在交貨方面也是完美無瑕的,因為我們向日本已經運輸了1800萬船的LNG。我們對華的能源出口也會增長,非常快,因此對亞洲來說會有一個穩定的能源供應。

  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能源盡可能清潔,這也是為什麼澳大利亞政府支持了這樣一個動議,這樣能夠把亞太清潔發展,把氣侯變化的框架使得中國也能參加。澳大利亞政府也是長期積極發展對華的科技合作,澳大利亞的研究理事會以及很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也都非常積極的在華開展活動,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了。

  這種合作的研究重點是可再生能源,持續性發展,高效採礦,以及潔凈煤技術等等。在油價高起的時代,我們也是越來越擔心能源供應的安全問題,這對于私有部門來說是主角的力量,但是政府也要支持,因為需要政企雙方共同確保能源的安全。我非常高興,能夠作為政府的官員聽一聽私有部門的聲音。現在我宣布這次會議正式開始。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澳洲的代表,很高興與中國能源行業的權威和精英共同探討能源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今天演講嘉賓包括政府領導權威和商務精英,廣東省副省長 、波頓咨詢公司顧問戴瑞·霍頓先生、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袁懋振先生、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總裁魏家福先生,還有這次能源分會澳德賽能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滾唐·沃特先生。下面請允許我為大家隆重介紹澳大利亞教育和科技部部長朱麗·比肖璞。

  朱麗·比肖璞:大家好,我非常高興為這次專題討論開幕,今天上午我也參加了一個會,就是為什麼WTO的多哈發展必須要成功。今天下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國際能源市場的走勢,這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我們希望能夠在午飯之後的論壇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和能源。霍克先生是澳大利亞前總統,我們非常高興他今天能夠參會。我祝賀澳德賽能源公司來主辦這次會議,因為澳德賽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獨立的遊戲公司,也是澳大利亞前十大公司之一,而且它的總部也正好設在我的家鄉,因此我們也是很好的朋友,給大家介紹澳德賽的總裁唐·沃特先生。

  澳大利亞對北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能源供應方,我們的天然氣對外出口會從下個月開始。這樣使澳大利亞在今後每年增加10億美元的能源出口,最近澳中兩國簽署了核電協議,這樣使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油進口的一個供應商。同時,對整個的北亞地區都是如此。現在實際上我們這個地方和我的家鄉時間是一樣的,我們的經驗非常豐富,也是一個競爭力安全、非常可靠的一個。從89年之後,澳大利亞在交貨方面也是完美無瑕的,因為我們向日本已經運輸了1800萬船的LNG。我們對華的能源出口也會增長,非常快,因此對亞洲來說會有一個穩定的能源供應。

  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能源盡可能清潔,這也是為什麼澳大利亞政府支持了這樣一個動議,這樣能夠把亞太清潔發展,把氣侯變化的框架使得中國也能參加。澳大利亞政府也是長期積極發展對華的科技合作,澳大利亞的研究理事會以及很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也都非常積極的在華開展活動,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了。

  這種合作的研究重點是可再生能源,持續性發展,高效採礦,以及潔凈煤技術等等。在油價高起的時代,我們也是越來越擔心能源供應的安全問題,這對于私有部門來說是主角的力量,但是政府也要支持,因為需要政企雙方共同確保能源的安全。我非常高興,能夠作為政府的官員聽一聽私有部門的聲音。現在我宣布這次會議正式開始。

   唐·沃特:謝謝朱麗·比肖璞部長我是澳德賽能源公司的唐·沃特,我要感謝朱麗·比肖璞部長的參與,同時也感謝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先生的參與,以及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先生蒞臨我們今天的專題討論。我旁邊還有四位尊貴的演講嘉賓,待會還有一位。今天我感到非常高興,能與各位見面。澳德賽能源公司能夠連續兩年讚助博鰲論壇的舉行,也是非常榮幸。尤其是我本身能夠來到中國主持亞洲未來能源的挑戰與機遇專題會議,感到特別榮幸。中國將于下一個月進口首批液化潔凈天然氣,大家知道,澳德賽公司是西北大陸架的作業者,這個項目是向中國廣東省液化天然氣站供應燃氣,今天我的朋友魏家福船長也是這個中心討論的成員。

  對能源路程上里程碑式進展我們也要進行思考,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新的能源時代,包括對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特別是新興市場,以及資源的不穩定和石油價格的飛漲。具體到04年這段時間里,世界對能源的需求從1.8億桶量增加到了2.5億,這部分是新市場取走的。由原來的30美金一桶躍居到了現在的70元美金一桶。現在我們面臨著選擇有競爭力的能源。現在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新能源的看法,以及政府和企業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雖然我們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但沒有遇到資源即將斷絕的危機。我們的確面對很多挑戰,如何取得價格穩定,供應穩定,有競爭力的能源?液化天然氣是這個時代最佳的選擇,因為它一直屬于價格有競爭力的潔凈的能力。世界上液化天然氣資源很豐富,但是需求它的市場也在急速擴大,以至于會有供不應求的現象發生。雖然市場會有短暫的變化甚至大幅度波動,但是市場最終還是能獲得一個雙盈的解決方法。

  在一個不穩定的能源時代,市場和市場價格不應該被懷疑是波動和變化的罪魁禍首,我們一個一個來看一下這些要件。在最近幾年,石油的價格突飛猛進的上升,引發了很多慣例的改變。過去對石油的種種預測都是證實是錯誤的,石油的生產方面也是繼續提高。世界上能源公司增加了可使用的能源儲量和其他礦物燃料的公司有幾個,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場價格,促進了公司在新的方法上投入了新的資源,鼓勵了科研方面的投資。新科技,反之對已經無法開採的能源變得經濟價值的開採,這方面投入很多,因此礦物燃料即使有終結的一天,市場力量新勢科技也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多儲量,並持久有效的使用這些能源。

  我們現在還沒有到油氣馬上幹涸的地步,但新能源時代確實有很多挑戰。自2000年以來這些因素逐漸顯現,比如城市化,新型國家的一些收入增長,還有北美地區人口的變化,再加上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對上遊投資的嚴懲,造成了世界對能源需求的普遍增加。為了應付這樣的需求和挑戰,要在很多年以後才可以見效,因此,在這樣一個時代,可能會隨時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或者需求和價格會有波動。如果因為這樣的原因拖延了投資或者擾亂了生產,這樣的情況會更加明顯。

  這些問題對于安全可靠的供應政策有很重要的影響,也是對于維持商業和環保的一個重要的論點。亞洲的人民如何應對這樣一個新能源時代的挑戰呢?有幾點選擇,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源的多元化。這就是進入了我要談的第二點,PRG可以作為持續能源的一種,他是一種燃料,它釋放出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硫比煤還要少,價格比石油有競爭力,使用起來安全方便。而且亞洲地區穩定的國家也可以擁有這樣的貨源,亞洲國家領袖們在考慮選擇什麼樣的能源時會考慮到價格,人們通常對石油價格的急速高漲關心,甚至認為石油會漲到美金100元一桶。很少人沒有人真正對PRG的價格考慮過。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更是如此。

  雖然中國的國家還有許多,他們仍然是使用基于石油的石油氣,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此外,PRG的價格雖然以短期趨勢為準,但長期合作價格要回大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水平,比七八十年代的水平還要低。長期購買PRG是亞洲國家尋求供應、可靠價格比能源的最好選擇。

  新能源時代里的另一種可供考慮的選擇就是怎麼樣獲取貨源,並保證它的持續性。這是我說的最後一點。現在市面上雖然有一些短期波動,但市場是保證能源可靠供應的最佳方法,就是說他們以比較有競爭力的價格供應市場多元的資源。要了解市場和市場價格帶來的動力,我們可以把中國作為整個亞洲發展的例子來看,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部分是建立在改革上的,也以市場和市場價格作為改革經濟的強大工具。

  國內的一些發展改革使中國在能源使用方面,即生產為單位的生產總值所需的能耗下降了約三分之二,這就是政府領導們的英明成就。隨著市場化和市場改革,使中國贏得了持續發展。雖然能源價格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得到改革,但經濟上不斷的改革,促使廠商不斷使用能源,尤其在使用煤方面更加有效。今天中國面臨很多新的挑戰,能源需求的增長比GDP的增長還要快,而且能源使用效率去漸漸落後,這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種現象,能源消費者還不知如何使用能源真正的費用,雖然中國煤的價格稍有改革,但是其他能源的價格,包括提煉的產品、電力、天然氣至今尚未以市場情況定價。

  繼續對產品,包括能源進行市場價格的改革,可能是解決成長要配合能源資源的一種挑戰方法。這也可能來幫助中國政府到2020年將中國經濟翻兩番。而也使得能源的需求才增了一倍,這樣市場和價格改革能有效鼓勵能源的有效分配和保存。

  此外,國際市場的價格對于能源政策的穩定也是一個很有效的因素。市場價格吸引供應,讓人開辟各種能源資源,換句話說,國內能源價格市場化是亞洲發展國家,包括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其他國家從世界供應商獲取能源資源的一個工具。澳德賽能源公司的目的就是以作為亞洲各國政府、企業作為最好的合作夥伴來作為亞洲持續的共同發展,我們致力于供應可靠、潔凈、價格有競爭力的能源,雖然世界還沒有真正耗盡石油,我們在新的能源時代面臨很多挑戰,我們相信和能源市場很好的結合,包括在LNG方面有很好的參與,使亞洲企業,亞洲領導們帶領我們在新時代下作出最佳的選擇。謝謝各位。現在請廣東省常委省政府鐘陽勝先生講話。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鐘陽勝: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在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隆重召開之際,舉辦國際能源市場趨勢專題討論會,既為政府、企業共同探討能源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機會,對促進各國、各地區能源交流與合作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里我感謝大會為我提供了寶貴的演講機會,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構建廣東安全清潔、經濟能源供應體係。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先行一部的省份,現在是地域和能源大省。改革開放27年來,廣東年均增長27%的速度高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同期平均增幅4.1個百分點,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多。2005年廣東GDP達到21701億元人民幣,按目前匯率計算大約為2700億美元,佔全國的11.9%,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廣東能源開發利用取得了顯著成就,電力建設蓬勃發展,西電東輸順利實施,天然氣利用取得了初步突破。目前廣東省形成了以煤油電為主的多元化格局,全省能源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煤、油、氣、電、熱的比重為19.38、39.47、10.76、28.32、1.57,能源消費量持續快速增長。2005年廣東能源消費總量達到了1.7億噸標準煤,實現了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當前,廣東又全面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

  能源開發建設迎來了一個新的重要發展時期。按照中央對廣東提出的繼續當好排頭兵的要求,我省計劃到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達到3450美元,就是比較寬裕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7000美元,在全國基本率先實現現代化。隨著廣東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經濟結構加快向高級化、適度中型化轉變,預計201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2—2.3億噸標準煤,這對能源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廣東作為全國的能源消費大省,所需能源主要依靠省外調用和進口,近年來國際能源緊張,國際油價高起不下的情況下,廣東能源供應偏緊,能源結構不盡合理,能源利用效力比較低的問題進一步突出。能源生產和消費與生態環境的矛盾也進一步消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協調、健康發展。推進能源多元化發展是廣東解決能源問題的重大決策,今後一段時期,廣東將積極推進實施能源多元化發展戰略,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發展方針。

  根據廣東的發展戰略需要,推進以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等全面發展,為了構建清潔、高效、安全、穩定、多元的能源供應體係,為此廣東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建設能源重點項目,總共23項,國際總投資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預計液化天然氣在廣東實現多元化發展的內容。對廣東這樣一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相對資源不足,具有沿海優勢的省份而言,適度進口LNG是構成我省多元化能源購進體係的重要特徵之一。

  中國第一個LNG試點項目,廣東LNG已經取得了進展。目前工程正在處于修理階段,將在今年6月投產,項目投產後25年間每年將從澳大利亞西部大陸架天然氣進口370萬噸LNG,供應配套燃氣電站,並向珠江三角洲有關城市和香港供應LNG,該項目的實施來自中國推廣應用LNG,都是一個良好的示范和有利的促進。

  下一步廣東將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繼續推進天然氣發展,適度逐步擴大LNG供應的規模,與此同時,廣東將繼續推進其他能源的發展,採取大力發展核電,進一步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擴大利用西電規模,積極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積極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

  我們還將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好扶持省內能源裝備工業的發展,擴大本省煉油能力,建立石油儲備,實行全面嚴格的節約能源制度和措施,降低能源消費強度,顯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做好能源工業的污染治理,促進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能源問題是各國、各地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區域經濟合作政策不斷加快,國際能源持續緊張的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國際能源交流與合作,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是各國、各地區都要認真研究和積極探索的重大問題。廣東作為要在中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先行省將在國家統一部署下,堅定不移的推進能源多元化發展努力建立能源供應安全的體係。我們將在加強與國內各省市,特別是泛珠三角各省區能源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地區和亞洲地區,及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能源交流與合作。我們願意與在座各位朋友進一步加強聯係,密切交往,積極開展資源、技術、資金等一係列廣泛的國際能源的合作,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創美好明天,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唐·沃特:感謝鐘副省長。下面請雪佛龍南亞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斯蒂芬·格林先生演講。

  斯蒂芬·格林:非常感謝唐·沃特先生和澳德賽公司來主辦這個會,邀請我們雪佛龍來參加,澳德賽公司和雪佛龍在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LNG開發當中是合作夥伴,我們兩個公司既合作業競爭,但我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能夠把我們共同建成亞太地區的能源供應商。我感覺這個會非常重要,而且我們今天選的主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經歷著歷史性的經濟增長,所以說已經成為一個世界能源市場的重要方面。我們100年以前開始向上海供應沒有,現在和中國進行廣泛的項目合作,現在雪佛龍和合作夥伴一起開發西北大陸架項目,向中國首批供氣,這個月就會看到這個重大進展,所以雪佛龍希望和中國不斷建立和加強成功的合作夥伴關係。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國際能源市場走勢,我覺得能源安全能夠提供可靠、可負擔的能源不單是世界能源市場的重要趨勢,同時也是全世界所面臨的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政府的穩定,地區的和平與安全都依賴于可靠的、安全的能源供應,所有人都會認識到這一點。我認為像美國那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世界的相互依存度越來越增加,只有通過基于市場的貫穿于能源價值鏈的合作夥伴關係才能真正實現能源安全。

  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我們可以攜手共同創造一個更為安全的世界能源市場。據估計,在今後20年當中人類人口將增長15億人,這樣全球能源需求也會在今後20年增加40%。亞洲可以說是這個需求的一個重要推進因素,因為它的人口不斷膨脹,經濟發展也很快,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所以說世界能源需求的重心也正轉向亞洲。亞洲也會佔到世界石油需求的45%,以及全球天然氣需求的25%,雪佛龍也正在經歷這樣的轉型,我們現在在亞太地區31個國家積極開展業務,這個地區也佔到了我們全球石油生產的三分之一,我們也是本地區第一流的天然氣生產商。

  我們在亞洲有三個主要的煉油廠,以及2000個加油站。我們跟中海油在渤海灣,以及南海地區都有成功的合作項目。我們認為,合作夥伴關係在業務活動當中是一個核心價值所在,在30年代的時候,我們當時就在印尼、菲律賓、印度、柬埔寨、馬來西亞營業,我們在泰國在90年代中期建立了一個大型的油廠,現在也支持著500多個加油站的工作。在印度尼西亞開發活動也是在亞太地區最為重要的,我們在泰國灣當中有一些非常令人興奮的項目和營業活動,我們的合作夥伴關係可以追溯到40年前。同時我們每天會提供16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佔到了泰國能源需求總量的30%,我們現在也在擴展到中國、韓國,以及北美西海岸等等地區。我們也在發展管道係統,這樣把天然氣供應到菲律賓去,起點是瑪雅帕壓海上油田,我們也可以從孟加拉達卡供氣。

  雪佛龍認為,整個世界能源需求在增長。剛才唐·沃特先生也講到,在未來世界並不是面臨油氣的枯竭,但我們確實是能源需求在增加,供應形勢也日漸緊張,我們這個行業正在面臨全新的能源的平衡。我們在這個行業當中也面臨著重要的挑戰,我們在生產油氣資源方面做的還不錯。石油的勘探開發是地下的活動,風險是來自地上的活動。比如說現對消費國來講,是否獲得資源,是否能夠讓資金流動。對于風險國來講就是市場準入,技術的可獲得性,專業知識的可獲得性,以及在公平、透明的價格基礎深,來銷售產品。

  不管怎麼樣,能源的供應都是需要各個利益主體能夠負責的,同時也是一種代有問責性質的領導作用。這種領導作用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強大的、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之上。可以說,在全球化上,以及全球的相互關聯方面,能源行業在整個經濟活動當中是非常突出的,我們不希望能源變成聯合的博弈。這種合作夥伴關係應該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以及互利的方式,這樣我們也需要整個能源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都能夠本著這樣的原則來進行他們的業務。這個行業也是需要資本、技術和專業知識的,生產國在供應上要可預測,在長期的生產能力方面要有透明度。

  政府應該是提供政策,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獲得供應和進入市場,促進資本的自由流動。要滿足全球今後25年的能源需求的話,應該有投入17萬億美元的資金,這樣我們就需要降低能源的壁壘,我們要思考如何來應對這樣的挑戰,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如何才能共同實現能源供應的安全,這樣繼續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謝謝。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唐·沃特:謝謝斯蒂芬·格林先生的介紹。下面請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袁懋振先生發言。

  袁懋振: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同仁、朋友們,下午好。我發音的題目是建設資源節約型電網,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電力保障。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嘉賓就國際能源市場的發展趨勢和能源企業的應對指導進行交流。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組建的兩個電網公司之一,為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海南五省區的2.3億人口供電,2005年公司資產總額2700億人民幣,業務收入2000億人民幣,下面我將結合南方電網的情況就電力企業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與各位共同探討。

  近年來,全球能源市場呈現出的特點是越來越明顯的國際化趨勢,以原油為例,過去十年中國市場從基本自給自足到目前約40%需要進口。天然氣價格漲幅在40%以上,煤炭價格則翻了一倍,中國的總發電裝機用量中四分之三是煤的支柱,能源價格的快速上漲對中國電力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狀態,電力市場需求細分旺盛,過去五年中國GDP人均增長率達到了9.5%,發電裝機量達到了11%。預計,未來的五年中國GDP仍將保持7.5%以上的高增長率,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撐。

  中國是一個能源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人均可開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量分別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九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前幾年,由于經濟結構不合理,能源消費增加過快,能耗過大,體現了較嚴重的缺電局面,也加劇了環境的污染。同時,以煤電為具體結構,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對于廣東,廣東現在13.5萬千瓦以下的小機主已經達到一千萬千瓦,剛才我們的仲省長講了,我們提倡在廣東要加大引進LNG,加快建設核電機組,加快小機組的替代。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加上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必須走堅持節約型社會的路子。作為電力企業,我們要按照國家提出的特殊發展觀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使有限的資源得到高校的利用,發揮有效作用,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繼續推進國家西電東輸能源戰略。中國能源發展交叉不平衡,在南方電網表現的尤為突出。西部雲南貴州已探明的煤電儲量800億噸,東部的廣東一個省的GDP就是五省區域的67%,我們南方區域的GDP是3.2萬億人民幣,廣東GDP達到了1.17萬億人民幣。通過建設西部能源基地,加快西部水電開發,促進火電站的建設,支持大規模西電東送,可以促進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營成本,這是電力開發中最重要的節約途徑。

  目前,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的規模已經超過了1200萬千瓦,2005年送電量達到了535億千瓦時,在未來五年內,我們計劃再往廣東送電1150—1350萬千瓦,到2010年,西電到廣東的規模將達到2240—2440萬千瓦。

  第二,加快電源結構的調整,今後電源的發展要適應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大型的水電、風電基地的建設,以大型高效資助為重點,發展核電,合理發展天然氣發電,因地制宜的發展新能源發電,積極採用高參數、高效率的發電機組,加快關停小火電技術。到2010年,南方電網裝機規模將達到1.65億千瓦,其中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重將達到36.3%,30萬千瓦以上的裝機比重將從目前的34%提高到54%。

  第三,做深做細管理,我們將提高負荷率,從而提高現有發電設備的利用效率。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協助政府壓縮高效能產業用電,指導用戶節約用電,科學用電。我們的目標是在安全可靠的基礎說,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第四,加快電網技術的新技。我們希望發電網安全穩定,我們將學習靈活交流蓄電係統等等方面的技術,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電網的安全水平,和經濟運行的控制能力,規劃建設世界上第一條近乎800千伏的支流需點工程,從雲南到廣州1500公里,需點用量500萬千瓦。推廣應用緊湊型蓄電技術,採取急需措施和管理措施,未來五年南方電網總和的網路分析將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向社會每年多供電50億千瓦小時。

  同時,我們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要求,我們還要加大與緬甸、老撾、泰國的合作,實現更大規模的資源優化配置。我希望南方電網公司通過上述的努力,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保證。我願意就此與各位嘉賓們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和討論,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謝謝大家。

  唐·沃特:謝謝。下面請波頓咨詢公司顧問戴瑞·霍頓先生發言。

  戴瑞·霍頓:謝謝唐·沃特先生,今天很高興能夠參與這次討論。我已經來中國很多次了,包括LNG行業的專項訪問,現在這個行業已經開始投入運行,應該說廣東的LNG項目接收站馬上就要投產了。

  我今天下午要介紹的就是亞太地區的LNG市場的趨勢。在我談亞太地區市場之前,先介紹一下全球的LNG市場,目前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增長。現在每年消耗量是1.5億,將來會增長到四億噸,這種增長率確實是非常快的,所以我們也很高興參與到這個行業中。

  同時這個市場也比較痛苦,因為對市場來說幾家歡樂幾家仇,增加動力是什麼呢?天然氣需求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第二是有關于一些重要的國家,他們現在本土的天然氣供應在下降,很好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市場之一。實際上北美將成為全世界需求的中心,它會佔到25%,在2015年會佔到整個世界需求的25%。

  亞太的LNG市場是三大傳統市場,日本、韓國、臺灣,現在也有一些新興的市場出現,中國、印度,以及美國西海岸,現在也是重要的市場,在今後的十年當中也會佔到整個亞太地區市場的三分之一。

  北美的西海岸第一次會跟亞洲市場相連,這樣美國市場和亞洲市場就會連接起來,這樣會影響到市場的價格,就是說他們雖然離亞洲很遠,但確實會影響到亞洲的LNG的價格。亞太地區LNG的市場增長很快,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亞太地區的LNG的生產發展是不是能夠跟上需求增長的速度。如果我們看一下這個圖的話,現在亞太地區的生產包括中東是一億噸,(見圖),2009年到2010年會增長到2.5億,新增還會有6000—6500萬噸的需求,我們需要每年拓展十個氣田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澳大利亞和伊朗將會主要供應來源,在供應增量這塊,到2010—2015年之間,澳大利亞會跟伊朗成為增量的供應主要來源。雖然說資源的供應能力將會具備,但趨勢還有一些風險困擾了亞洲的需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這樣一個問題。

  我再簡單介紹一下中東的情況,因為它現在也是LNG的一個重要的供應中心。現在它對于市場很重要的影響就是,如果中東地區把供應的趨向不放在亞洲,而放在歐洲或者美洲,這樣對美洲會有影響。所以亞太地區現在賭注就是歐洲和美國是不是會有很高的價格。有幾個項目已經有了給美國供氣的合同,所以中東並不是第一個盯歐美市場的生產者,現在我們看看變革的動力是什麼。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可能會產生變革的驅動因素,他們會影響到亞太地區供求關係的平衡。如果看需求方的話,高氣價對LNG來講肯定是影響到價格敏感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另外整個的能源價格高起,他們也會改變替代能源在整個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所以說我們在考慮氣價的同時也要考慮整個能源的總體價格。

  另外一個驅動因素,全球經濟的增長,中國、印度、美國的框架性發展,現在在共同發揮作用,把能源價格推高,這樣會影響到LNG的需求。現在問題是不是有影響,而是多長時間內會再增加需求。另外有一些,比如說像全球變暖,核電的風險,以及潔凈煤技術都在影響LNG的需求。世界到底會在相關方面採取什麼政策,影響到天然氣的需求?供應方第一是有沒有足夠的、合適的資源轉化為LNG,比如說有沒有經濟的、便宜的資源。另外,專業知識是不是足夠讓我們把建設項目進行實施。像有的合同,以及合適的人才到2008年還是夠用的,但是到這之後會有八條線路去投產,而此前一年只有一條線,這樣就會給我們顯示出一個人才上的缺乏壓力。

  另外一個是投資的壓力,因為全世界原材料價格都在上升,包括水泥、鋼材等等,都在上升價格。這對基本建設和投資方面都會帶來更大的價格壓力,在供應方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中東局勢,中東地區安全是不是能夠長期保證能源的安全是需要我們思考的事情。

  我們公司把LNG當做一個生意來看,所以我們要綜合研究這些問題,平衡起來看,我們認為亞洲市場的供應還會持續緊張,可能這種緊張不是一個短期的現象。這樣對亞太地區的LNG市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第一,我們的結論是亞太地區的供應如果包括中東,不一定能夠滿足LNG需求的增長。另外一個現象是,大西洋以及亞太的兩個大市場將會融合,不管是LNG的交易以及價格機制的形成,這兩個市場都會融合。另外一個是強勁的需求,買家很多,而供應跟不上,而價格又很高,這樣就會使得整個LNG價格保持在高位運行。

  現在當然還是有折扣的,現在氣價相對于油價來說是有折扣的。好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覺得LNG比石油貴,但其實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因為長期合約很多,所以LNG的供應價格實際是便宜的。

  最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亞洲LNG的買家會不會用其他能源來發電,因為隨著LNG的價格不斷高漲,他們會不會想其他的辦法。這是一個基本面的變化。這樣取決于環境基本面、經濟基本面的發展。非常感謝各位給我這樣一個機會介紹我的想法。謝謝。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唐·沃特:現在我要榮幸地請出著名的魏家福船長,他是中遠集團的總裁。有請。

  魏家福:尊敬的朱麗·比肖璞部長、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來賓,還有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今天下午會議的主題是國際能源市場的趨勢,談到能源大家很容易想到近年來飛漲的石油國際價格,以及部分地區的能源供應不足,對關注中國發展的人來說自然會想到2004年以來的煤電油運緊張的現象。

  應該說國際能源市場出現這樣的一個局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能源供應已經經歷了四次大的起伏,除了在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外還有90年海灣戰爭,還有97年亞洲金融危機所引發的一些能源需求下滑,每一次市場波動都持續了兩到四年時間,在此期間,各國世界的經濟和各國的工業生產都出現了下滑和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並導致了石油價格大幅波動。作為工業生產和消費能源,能源供應和整個世界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保證,如果沒有穩定、充足的能源供應,經濟增長就無從談起。同時世界能源工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經濟的增長。

  我們都知道,因為世界能源資源的分布不平衡,消費國與供應國之間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以石油為例,長期以來石油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一直扮演者重要角色,所佔的比重達到了41%,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品種。但是全球石油資源分布很不平衡,據2004年底的統計,世界上62%的石油分布在中東地區,而世界能源的消費比重30%最大的北美地區僅擁有世界5%的石油資源。亞太地區也是如此石油消費比重達到29%,而資源擁有量只佔3%。另一個資源品種煤炭來看,也存在這個特點。他在地球上的分布也不平衡,因此一個平衡、持續的能源供應不僅需要充足、及時的生成,還需要全球供應鏈的健全。這其中運輸鏈的暢通至關重要。

  海運一直是能源運輸的主要方式,因為它是最經濟、最方便的運輸方式。現在我們看石油海運,去統計世界90%的石油運輸是由海運來完成的,在國際煤炭運輸方面,海運也佔有重要的比例。所以說,穩定的海上運輸已成為穩定的能源供應和穩定的能源價格的重要環節。

  在過去幾年,隨著能源供應問題的凸顯,能源海運問題正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能源的海上運輸離不開船隊的發展,還以石油為例,據統計,世界油輪船隊的載重從90年的2.6億噸載重發展到了2005年的3.5億載重噸,整個增加量就是近1億載重噸,在15年中產生了這樣的效果。而年均的增長率是2%。

  另外,在全球產業專業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世界油輪船隊中獨立船隊也不斷發展壯大。石油公司控制的船隊不斷萎縮,在19世紀50年代以前幾乎所有的油輪船隊都是由石油公司控制,後來大量的獨有的船東出現,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了主要力量。

  目前獨立的船東他們運力已經達到了世界油輪總噸位的80%以上,同時那些石油公司附屬的船隊仍然在下滑,大概只有10%左右。所以我們說,獨立油輪船隊的發展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這就是如何能克服石油市場和運輸市場兩方面的波動可能帶來的影響,而實現穩定的獨立油輪船隊的發展,並保證石油運輸供應的平穩。

  我認為,許多亞洲國家採取了一些能源企業和運輸企業合作的模式,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中遠有近300萬油輪船隊,還有300萬的幹散貨船隊,在這方面我們有責任要為世界能源和中國的能源平穩供應做貢獻。2004年中遠集團擁有了國內第一噸VICC,就是超級油輪,到今天已經擁有了四艘VICC,還有四艘VICC在建。到2007年,中遠集團油輪船隊的規模將達到420萬載重噸,中遠還會積極參與沿海煤炭運輸和LNG的進口運輸項目,我們會從澳洲進口LNG。

  中遠還與中石油、中石化簽訂了很多協議,目的是擴大合作,並且和海外的能源公司加強聯係,希望這些合作夥伴和客戶實現共贏,保證能源運輸和共贏實現經濟的快速、對環境有好的運輸。實際國際組織已經通過了許多法律和規定,來保證這樣的做法。國際海事組織通過了一些做法,比如加快船隊的更新,淘汰油輪等措施,作為汽車工商理事會會員我們一直致力于提供綠色的服務,我們新定制的油輪就是雙殼油輪,我們所有油輪都通過了國際安全管理認證。我們還在投資建設企業長效機制,中遠集團和和所有夥伴一起致力于為全球的能源運輸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唐·沃特:現在到了問答部分。供應、持續性發展、能源安全、市場價格、透明度、工藝安全、清潔能源、氣化、優化、夥伴關係、尊敬、信任、環境友好、能源、提高效率、混合、多元化的能源體制,這些是關鍵詞,現在請大家提問。

  提問:請問袁懋振先生,在未來您的公司看到近海和國內的LNG岸上的發展是什麼樣的?就是說在看不同的價格機制的混合,就是說在近海的LNG和岸上的LNG相互之間是什麼樣的情況?

  袁懋振:我認為LNG在我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是大有作為的。我讚成應該客觀地來看待LNG的價格問題,用綜合的方法來分析LNG的價格。我認為,LNG是一個很好的,在我們中國沿海地區的替代能源,廣東的GDP2005年佔了全國的11.9%,廣東的全社會用電量佔了全國的11%,相當大。但是廣東是一個資源非常貧乏的省份,他的一次能源大概只佔了全國的1%不到,他的GDP佔了11.9%,他可開發的能源大概有就是1%還不到。所以我讚成在廣東要充分利用LNG,要積極推動核電的開發,要努力進行以大帶小的工作,就是把大機組帶動小機組。我剛才講了,廣東還有13萬以下的機組,他們的消耗表明每發一度電就表明大約在450克左右。現在世界上發電的標準美好是320克左右,我們中國標煤消耗是在374克左右,可見,廣東的以大帶小的工作是迫在眉睫,不僅是節約,而且還是個環境問題。謝謝。

  網易:仲省長您認為中國的石油價格是高是低?應該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幅度?是否需要開徵一個稀缺的資源稅?

  仲省長:關于石油價格問題,我看現在世界上分為種觀點,一種觀點是樂觀派,因為石油將在比較長的一個時間內維持目前比較高的價格,我個人是否要偏于樂觀派,目前這麼高的價格是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的。1973年,就是石油危機的時候,每桶石油的價格從大概3.011美元上升到了10美元多一點點,而經過30年左右,在1999年,石油的價格也就是9.88美元,這是曾經最低的時候。中間經歷了第四次石油危機,前兩次是漲價危機,中間第三處是降價危機,第四處就是現在還是在上升。事實上,因為9·11之後,伊拉克戰爭,所以政治因素再加上經濟因素,造成了目前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同時,這里還有一個國際市場上的石油期貨炒作的問題,事實上現在這麼高的石油價格別說70美元一桶,最近兩天72美元一桶,並不是市場的堅實的信號,堅實的信號應該是什麼樣呢?事實上我們的石油需求不是在不斷的大幅度的增長,而是隨著經濟的增長石油消費佔整個全球GDP的比例已經從70年代的7%下降到了現在的1.5%。所以人們預測,70年代到2000年,石油消費的增長每年是1.99,但是從2000—2030年,將會降到1.7%。人們的預測總是有些偏離,偏離在什麼地方?某些人預測認為石油到什麼時候就枯竭了,就沒有了,但事實上到現在我們發現的石油儲量總是大于石油的採量,石油並沒有枯竭,而且今後還有對一段時期維持這麼一個狀況。現在國際能源組織說石油還有三十到四十年可以用,但可能三十到四十年之後又會發現新的石油,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應該太悲觀。

  天然氣的價格我想說兩句,我們非常感謝澳大利亞澳德賽對廣東LNG項目的支持,廣東的經濟發展確實需要有大量的能源,因為廣東缺能源。所以今後我們跟澳大利亞之間的合作我想應該會進一步加強,天然氣價格跟石油的價格人們總以為石油價格上漲,天然氣價格肯定就要相應的上到相當的幅度,我認為天然氣價格跟石油的價格是相關的,但是並不一定是完全正相關的。天然氣有它的相對獨立性,而且從目前開始到今後一段時間,天然氣到代替石油作為主要的能源恐怕還需要時間,還需要技術。

  所以,天然氣的利用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安全的能源,是需要我們不斷發明技術,不斷的去提高它的利用效率,降低它的成本還是很有前途的。

  提問:您好,剛才董事長里面講再過五年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可能要佔百分之二三十左右,我想知道風力發電價格會比火力、天然氣價格貴多少?如果貴的話,仲省長是否會有一些補助,讓他們用可再生的電力。

  鐘省長:這是一個很好的題目,可再生能源應該引起我們國家的高度重視,早認識、早明白,早有效益。晚明白,後果不堪設想。現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國家已經意識到了可再生能源,我可以講一些數字給你聽,風電肯定要比火電、水電價格要高,這是必然的。但是高國家要給政策,第一個是認識,第二是政策,三是投入。有了政策還要加大投入。我先不講這個,我先講中國的風電,我們的風電可開發的資源在我們國家大約在2.5億千瓦。目前已經開發、投產的只有126萬千瓦,所以說在我們中國風電的開發潛力是很大的,它是一種非常潔凈的可替代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

  我可以告訴你們一個消息,最近我們國家已經決定要加大風電,包括太陽能電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目前我們的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佔我們全中國能源消耗的7.5%,我們國家已經決定,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要佔我們全國能源消耗的4%。到2020年,我們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要佔全部能源消耗的16%。可見,我們中國政府已經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特別是風電的開發。而且,現在正在制定政策,包括風電優先上網,風電價格可以高于火電、核電、水電的價格。同時,國家制定政策,給予一定的補貼。我們政府也準備從政府的財政當中拿出一部分錢來,用于風電的投資。

  唐·沃特:今天的論壇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嘉賓來參加我們今天下午的談話,明年再見。 

(來源:騰訊財經)

編輯:越翎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