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能源界人士2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主題早餐會上指出,油價在高位運行並非單純由市場因素造成,目前價格遠超其實際價值。
他們認為,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國際原油價格將在遊資炒作下繼續高位運作。他們呼吁各國政府和企業協調合作,共同應對高油價時代。
本周初,國際油價繼續保持連續了六周的上揚態勢,自去年8月以來首度突破70美元/桶。2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六月原油期貨價格收于75.12美元/桶,再度刷新歷史紀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認為,伊朗局勢為國際油價留下很大炒作空間,因此,今年油價將繼續高位運行,“甚至有可能在目前的基礎上略為上升”。
張國寶指出,由于國際市場並未出現實質性的原油供應短缺,當前70美元/桶的油價已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僅從經濟規律出發,國際油價不是不可預測的。但由于當前油價已脫離單純的經濟軌道而受到政治外交因素的影響,地緣政治因素的不可預測性大大增加了對國際油價走勢判斷的難度。”
澳大利亞澳德賽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沃特認為,40美元/桶是比較合理的價位。
“20美元一桶的原油價格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考慮到石油實際生產成本以及供求、貿易、投機等因素,40美元的價格有利于國際石油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沃特說。
沃特表示,從長期看,高油價會損害世界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從石油價格變化的周期性來說,長期的高油價之後往往緊隨長期的低油價。考慮到石油行業投資回報的長期性,70多美元一桶的價格無論對生產者還是消費者來說都不會有好處。
世界化工業巨頭德國德固賽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費溪德指出,由于國際油價高企,過去幾年,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真正在能源成本上擁有優勢。
他認為,當前最大的問題不是國際油價是高還是低的問題,而是油價的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這為政府和企業的決策帶來很大的困難”。
韓國SK株式會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崔泰源建議,面對高油價,各國政府和企業有著共同的利益,應通過協商合作來共同解決。
張國寶指出,高油價是挑戰也是機會。它將推動各國政府和企業對替代能源以及節能技術的投入和開發。
中國總理溫家寶21日主持召開的國家能源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將能源節約、提高能源產業技術、加強能源立法和規劃工作列為2006年能源工作的重點。會議審議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替代能源,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不斷提高優質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英誠)
編輯:越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