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精彩回顧 | 臺灣企業  | 專家專訪 |  亞洲經濟新機會 | 區域經濟一體化
 
 
“海峽兩岸經貿論壇”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新契機
 
 
  來源:      日期:2006-04-27 10:25

 

     為了進一步密切配合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構建兩岸產業優勢互補、合作分工的聯動格局,提升海峽兩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臺交會”期間在廈門舉辦了“海峽兩岸經貿論壇”。

     4月8日上午,“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在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次論壇主要是圍繞兩個議題展開討論的。具體內容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機制與兩岸共同市場”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與兩岸經貿合作”。

     在本次論壇中,圍繞著“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推進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主題,到會的專家學者們頻頻提到了“兩岸共同市場”。“兩岸共同市場”的概念也得到了許多內地專家的認可。有專家提出可以在福建與臺灣推動“中三通”,也就是兩岸的人員都能通過廈金、兩馬航線自由往來,繼續增強福建對臺商的吸引力。最早提出“兩岸共同市場”構想的蕭萬長先生在演講中提出要進一步落實“海峽經濟區”,作為“兩岸共同市場”的試點。

     蕭萬長先生指出,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要先在一種具體的投資項目或者是產業包括產業合作(下層機構)下進行,再擴大到相關的社會政策、貿易法規、關稅、金融、會計等各種經濟制度的整合,最終建立兩岸互補互利共謀發展的雙贏關係。

     蕭先生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指出,之所以把海峽經濟區作為試點,是因為福建和臺灣的特殊淵源。臺灣居民中有70%人口使用的是閩南語,講客家話的有15%,祖籍絕大多數都是福建。臺灣與福建在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上有很深的淵源、語言優勢,閩臺居民幾百年來一向來往最為密切。從經濟角度上看,福建與臺灣的經貿關係相當密切,據有關數據統計,臺商在福建投資金額超過100億美元,福建對臺貿易佔對外貿易的四分之一。應結合福建“建設海峽西岸”契機,發展“兩岸共同市場”。

     蕭萬長先生指出,兩岸經貿正常化關鍵是要實現直航,就像中國功夫里講的,必須打通“任督二脈”。“中三通”的實現無疑是兩岸值得努力的方向。他向記者解釋,所謂“中三通”就是取消經過“小三通”往返兩岸的人的身份限制,讓人員流通更自由。而“中三通”也可以分步走,先從旅遊開始,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

     蕭萬長先生認為兩岸經濟邁向所謂共同市場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福建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作為兩岸經貿進一步整合的一個試點地區,可以促進臺閩在現代的物流業、金融業、保險業、 旅遊業甚至于醫療、教育的合作。

     蕭萬長還建議,雙方應盡早就建立貨幣清算機制進行協商,以利貨幣的正常兌換。

(作者:謝小萍)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