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調和油雄踞三成以上食用油市場

2013年11月19日 11:04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調和油里有什麼、有多少?這樣的問題不僅令消費者困惑,實際上,連“標準”也無法回答。距今為止,食用調和油已出現了約20個年頭,現雄踞三成以上食用油市場。而就是這樣一種歷史長、市場佔有率高的大宗油種卻遲遲不見相關國標規范。與此同時,現行的、也是已實行15年的行業標準也無法回答上述問題。

  “一滴橄欖油也能叫橄欖調和油”的說法屬實嗎?企業為什麼不願標注成分比例?國標緣何“難產”久久……調和油陷入質疑,“標明食用調和油成分比例”的呼聲越來越大。

  ■市場之亂  

  名稱:哪個貴寫哪個

  配料:哪個便宜哪個多

  在北京的幾個大型超市記者看到,調和油是食用油市場的“大頭”之一,往往擺滿一個貨架,至少佔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調和油走得最快,其次是花生油和玉米油。”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都買調和油,不是說健康嗎?而且有便宜的也有貴的,選擇多。”正如銷售人員所說,調和油幾乎佔滿了整個價格區間:以五升桶的產品為例,調和油既有四十余元的全油品“最低價”、七、八十元的中端產品,也不乏百余元的高端產品。

  “當下的調和油市場確實還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不能以某種油品的名稱來歸並到調和油名稱中來,這樣容易引起誤導。”北京市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田鴻儒表示。

  ■標準之亂  

  配比:企業諱莫如深

  檢測:國標難產之源

  記者致電各糧油企業詢問現售調和油配比,各家企業無一例外地拒絕向記者透露相關內容。金龍魚等食用油行業大企業均以技術保密、沒有授權不方便提供為由拒絕透露調和油產品配比。阿格利司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公司將于今年“十一”前後推出一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調和油產品,而同樣拒絕回答當下出售的阿格利司橄美樂橄欖葵花油等產品的成分配比。

  “老百姓越來越懂健康,舍棄了吃了多年的、便宜的大豆油、菜籽油,購買橄欖調和油、花生調和油、葵花籽調和油,殊不知最後買到的還是大豆油。橄欖、花生,這些加一點,是撐身價的。”一位在糧油行業工作多年的行業人士稱:“橄欖油價格是大豆油的4至5倍,花生油、葵花籽油的價格比大豆油高很多,在標準不強制標注成分比例的情況下,你說企業怎麼加?”

  而被數度提及的調和油國家標準已“在制定中”7年,仍尚未出臺。

[責任編輯:孟雅詩]

相關閱讀: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