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西省農業開啟糧經飼三元種植模式

2016年05月05日 13:52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日,在朔州召開的山西省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發展草牧業現場會上獲悉,今年,山西省將在朔州試點市、雁門關試點區和重點試點縣的基礎上,建立扶持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發展草牧業的政策框架、服務體係和體制機制,力爭實現人工種草100萬畝,改良天然草地200萬畝,發展收貯、加工、營銷等中介服務主體300個,建設草畜配套示范企業400個。今後5年,我省將調整300萬畝耕地用于種草。

  山西省國土面積80%是山地和丘陵,耕地中旱地佔70%,糧食生產不佔優勢。相對種糧而言,種草抗幹旱、耐瘠薄、易成活,在陡坡耕地、旱地中種草的效益要好于種糧。而且,對于山西省來說,玉米種植面積連年增加,已達到2515萬畝,玉米產量連續5年在85億公斤以上。同時玉米銷售不暢、收貯壓力大、價格下跌等問題凸顯。2015年,朔州市調整出48萬畝耕地種草,150個規模化奶牛場使用青貯玉米代替傳統玉米秸稈。統計數字顯示,1畝青貯玉米比1畝籽實玉米增收300多元,坡耕地燕麥草比燕麥每畝增收150元,而用青貯玉米代替玉米秸稈後,每噸牛奶飼料生產成本降低了300元,每頭產奶牛日增產鮮奶3公斤,奶質也得到了明顯提高。截至目前,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已有牛82萬頭,羊967萬只,種植人工草地140萬畝,每年還種植當年生牧草100多萬畝。

  為深入推進結構調整,山西省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入手,大力推進糧改飼,以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為重點,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實行草畜配套,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促進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作為全國10個糧改飼發展草食畜牧業試點省區之一,山西省將朔州市、雁門關區和一批重點縣作為試點,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今後5年,山西省將調整300萬畝耕地用于種草,並在試點縣大力推廣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等優良牧草品種,建植一批規模化的優質高產多年生人工牧草地。同時,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建設,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水平,並在全省建立400個草畜配套示范企業,引導扶持養殖企業種植或收貯高產優質牧草、建設青貯窖、購置加工機械,積極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逐步實現草畜平衡。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